1958年,平顶山矿区被晋升为平顶山地级市 。1960年,许昌专区的宝丰县被撤销,宝丰县下辖的各个乡镇,划入了平顶山地级市管理 。不过,这样的格局仅仅存在了1年时间 。1961年,宝丰县重新组建,继续隶属于许昌专区管理 。与此同时,平顶山地级市被降级为县级市,也划入了许昌专区管理 。鉴于平顶山煤炭资源的重要性,1964年,平顶山县级市被提升为平顶山特区 。
请注意,平顶山特区属于地级,与许昌专区并立 。1970年,平顶山特区再次更名为平顶山地级市 。同一阶段,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许昌专区更名为许昌地区 。1977年,许昌地区的舞阳工区办事处被撤销,组建了舞钢区,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 。不过,到了1979年,舞钢区再次划入了许昌地区 。这一阶段,平顶山地级市的管辖范围很有限 。
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发展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大好前景,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 。一些原有地级市的管辖范围,开始进一步扩大 。1982年,许昌地区的舞钢区第二次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 。1983年,许昌地区的宝丰县、鲁山县、叶县,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平顶山市的管辖范围第一次扩大 。
1986年,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入了平顶山市管理,这是平顶山市的第二次扩大 。换而言之,平顶山市下辖的各个县,基本上有洛阳、许昌两个地区拼接而来 。而其中的叶县等地,在此之前又隶属于南阳 。随着经济的发展,1988年,临汝县被撤销,组建了汝州县级市 。1990年,舞钢区被撤销,设立了舞阳县级市 。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城区的逐步完善,平顶山市陆续组建了湛河区和石龙区 。1996年,划入平顶山市整整10年的襄城县,又划入了许昌市管理 。进入21世纪以后,平顶山市的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形成了10个区县的区划 。分别是: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汝州市、舞钢市、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 。
当然,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平顶山市还陆续发展了新城区、高新区等几个新区 。不过,这几个新区的情况特殊,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
1、平顶山市常住人口有多少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和特征,不仅直接作用于人口的再生产,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年以来,基于政策性选择、经济发展转型和个人生育观念等因素叠加,人口增长、代谢模式和年龄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呈现出低幼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特点,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
一、全市各年龄组人口构成变动明显
(一)低幼人口缩减,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稳步提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全市0岁年龄人口49370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0.93%,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人普”)0岁年龄人口减少1571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降低0.34个百分点;0-4岁组人口323061人,比六人普减少96210人,比重由六人普的8.55%降到七人普的6.48%,低幼龄人口绝对数和相对占比呈大幅缩减趋势 。5-14岁年龄组人口由六人普的573248人增加到七人普的912768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11.69%上升到18.3%,提高了6.6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稳步提升 。

文章插图
(二)老龄、高龄人口较快增长
在正常情况下,人口的年龄构成应该是从低年龄组开始,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大呈递减趋势 。但由于流动人口的加快,全市人口年龄构成不太规则,各相邻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升有降 。七人普20-24岁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3.48%,比六人普的10.38%下降了6.9个百分点 。45岁以上的所有年龄组人口七人普占比均高于六人普,人口老龄化势头迅猛且群体庞大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74900人,比六人普的431824人增加243076人,年均增长4.57%,是同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速0.17%的27.37倍,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显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加大,有关方面和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做好老龄化应对工作,积极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 河南城市gdp排行榜一览 平顶山gdp2022上半年是多少
- 宁波各县市区人口数量一览 宁波常住人口2021年末是多少
- 女性法定退休年龄有变化是怎么回事呢?总共有两个地区
- 西北支持建设4个区域中心城市 西北地区包括哪几个省
- 西北七款名酒盘点 西北地区的名酒有哪些
- 宁西高铁南信合段已进入国家规划 中部地区正在争取建设6条高铁
- 养老金补发时间是多久?多个地区养老金重新补发
- 华东地区机场分布盘点 华东地区的机场有哪些
- 中南六省机场大盘点 中南地区的机场有哪些
- 六大行政区分别是哪些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开始崭露头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