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下辖乡镇一览 稷山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七 )


做瓤菜也是很有讲究的,碎肉不能用刀切,也不能用机碎,而是硬用菜刀背把鸡内脊肉砸成浆状,直到把肉里的白筋一道道抽干净 。鸡蛋要分开蛋黄和蛋清,蛋清用来拌肉,蛋黄用来摊蛋饼 。瓤菜可以做成菜卷形,也可做成饼状块 。肉浆中可加入少量木耳丝、海参丝、发菜等食材,以提升其品位,但绝不可加入淀粉等物 。瓤菜笼蒸是个细致活,水温气量一定要掌握好,温高气大了容易使瓤菜稀软变黏,温低气小了又会使瓤菜流散变形 。吃瓤菜实际上吃的是一道功夫,一种文化,一种潜心做事的精神!
稷山有“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板枣 。这只是一种代表性的宣传 。稷山特有的美食很多很多,卷子烩豆腐、花肉汤、鱿鱼汤、砂火锅、热锅子、椒叶大油馍、油酥煊子……数不胜数,哪一样美食都是有故事的,都带有农耕文化的基因和现代文明的气色,都蕴涵着稷山人既执着坚守又善于创新的精神特质……
璀璨的艺术生活中到处都有艺术,一支歌,一首诗,一曲舞,一幅画,甚至一句话,都可表现出艺术 。而高雅的,纯粹的,真正上水平的艺术,则是人智慧的彰显、知识的表达、情感的凝聚、生命的张扬 。生发于稷山的许多艺术留存和艺术业态,都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强烈的感染力和超然的生命华彩,斑斓多姿,璀璨夺目 。
晋南寺观壁画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宗教艺术品,是探索中国壁画发展史的重要宝藏 。而稷山兴化寺壁画则是我国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 。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面貌、风俗风尚尽在壁画之中,对研究社会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兴化寺就在我们小宁村,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起,说寺里的壁画如真人一样,看上去会动 。由于这里的壁画传神,老乡们都叫它“神话寺” 。可惜在战乱年代,日本侵略者把壁画切成块偷运到了日本 。当然这是我们村老人们的说法 。据专家调查证实,兴化寺壁画《过去七佛佛会图》失而复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弥勒佛佛会图》被外国人拿走了,现藏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还有四小块壁画,现藏于稷山县博物馆 。兴化寺壁画工艺精湛,线条奇美,色彩绚丽,人物生动,真乃神笔画成 。
稷山青龙寺壁画,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水陆画,用笔劲健有力,线条圆润飘逸,结构疏朗明快,构图奇妙严谨,虚实层次分明,布局错落有致,人物刻画细腻,造型生动优美,设色浓淡纯净,画面生动空灵,意境清新高远,既有“曹衣出水”之感,又有“吴带当风”之韵,堪称元代佛寺寺画的代表作 。有美术专家评说:敦煌壁画举世无双,而永乐宫壁画笔法要比敦煌娴熟 。稷山青龙寺壁画作者朱好古则是永乐宫画师的师傅,足见稷山青龙寺壁画的艺术魅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深层的文化基因、久远的文化血脉、充沛的文化活力和奇妙的艺术表达 。运城物华天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26项,在全国地级市中遥居前列 。而神奇稷山就有5项国家级非遗 。这既是稷山传统文明的结晶,又是稷山艺术创新的硕果,更是稷山未来发展的财富 。“足踩高跷身被甲,威武雄兽传天下 。”这是对稷山阳城村高跷走兽的赞誉 。这种独特的高跷表演形式,起源于古老的祭祀活动,除了惊艳的造型和表演之外,其寓意为驱邪避妖,战胜灾难 。表演时由两个表演者组成兽头、兽身一组连体高跷,按照曲牌节拍作骑兽状,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在全国独一无二 。走兽造型奇特,花样繁多,有貅狼、独角兽、麒麟、大象等 。每种走兽都演绎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 。“倒悬甩打步步高,花鼓飞舞上云霄”是对稷山高台花鼓的写照 。稷山花鼓历史悠久、花样频出,有平地花鼓、高台花鼓、倒悬花鼓、十二生肖花鼓等 。“绕城四处走,皆有花鼓声”就是对稷山节庆时花鼓盛况的描述 。小时候我也打过花鼓,还编唱过花鼓曲,担当过主打锣手,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 。高台花鼓集音乐、舞蹈、武术、杂技、戏曲、民俗于一体,具有“高、奇、险、绝”的艺术特点,鼓点优美,鼓舞欢畅,鼓调激昂,既怀农耕文化祭祀祈福的人文情感,又带民俗文化欢乐庆贺的娱乐功能,上奥运,进央视,到香港,赴马来西亚……所到之处,赞誉如潮,堪称中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捶揲錾刻精细活,流光溢彩佳品多 。”稷山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恪守“金银有价,诚信无价”的古训,在品质和工艺上精益求精 。“金银虽贵,不敢少丝毫;工艺虽繁,不能减半分”,每件作品都要过15道关,融造型、雕刻、镶嵌等手段,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缀珠嵌钿贴云母,五光七宝相玲珑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是中国古代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完善、发展着中国漆器装饰艺术,一件件设计精妙、做工考究的精品走向四方,拥抱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运城故事和稷山故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