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


作者: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陈希瑜、梅全喜
《本草纲目》第十六卷虎杖治疗结石的故事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

文章插图


[时珍曰]:……又许学士本事方:治男女诸般淋疾,用苦杖根洗净,锉一合,以水五盏,煎一盏,去滓,入乳香、麝香少许服之 。鄞县尉耿梦得,内人患沙石淋,己十三年 。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石剥剥有声,百方不效,偶得此方服之,一夕而愈 。用予目击者 。《本草纲目》第十六卷虎杖“发明”


虎杖的故事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介绍了一个用虎杖治疗结石(石淋)的故事:


鄞县县尉(主管治安的官员)耿梦得,其夫人患了沙石淋病,已有十三年了 。每次小便时都疼痛难忍,且时常有小石子随尿排出,落在便器中碰击便器可听到“剥剥”之声 。虽到处求治,用了许多中药方子都不见效 。一次偶然得到一个民间验方,便按这个方子煎药服用,服药一天,次日痊愈了 。亲眼所见的人传出方子,具体方剂及制法如下:将虎杖根洗净,取二两切细,加水五碗,煎剩一碗,去渣滓,入乳香、麝香少许,研调放温服下 。南宋医药学家许叔微将这个方剂收入到他编著的《普济本事方》中了 。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

文章插图
虎杖植物图


虎杖的故事

虎杖,别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斑庄根等,关于其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解释:“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 。虎杖作为药物最早记载见于《名医别录》,载其:“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 。其后历代医书本草多有记载,《药性论》谓其能:“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日华子本草》曰:“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 。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滇南本草》载:“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 。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可见,虎杖不仅能利水通淋,还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破瘀通经的作用 。


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 。分布我国华东、中部及南部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其中以西南、陕南等地为其主产区;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临床可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癥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其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多配伍应用,用于风湿痹痛可单味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 。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 。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 。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 。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 。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 。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

文章插图
虎杖药材图
药理功效
虎杖味微苦,微寒 。归肝、胆、肺经 。功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虎杖的主要成分为游离葸醌及蒽醌苷 。主要为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以及蒽苷A、蒽苷B 。还含有鞣质和几种多糖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对心血管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抗肿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