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别太狂傲 细数新人狂傲事例

职场新人别太狂傲 细数新人狂傲事例
细数新人狂傲事例
能说会道,说比做多!
年轻人容易将事情看得简朴而理想化,以至于碰了壁还莫名其妙。在此忠告那些新人:拥有激情是好的,只是在语言之前要先想想,若是有50%的掌握,那就说吧,剩下的50%用你的激情与起劲去实践。
案例:学修建设计的小童和班里的3个同砚去修建设计院实习。
刚最先上班,向导把为一家客户做的设计方案给他们看,想听听他们的思绪。小童和他的同砚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历数中外古今著名修建,与之相对照提出许多建议。向导最后让他们修改一下原方案,人人信心十足地接了下来。不意实践中才知道,自己那些建议基本实现不了,只好灰头土脸地把设计方案原封不动交了上去。
越俎代庖,老板靠边!
在企业里,有些人是什么棘手活儿都不愿意干,而一些“有为青年”又总喜欢越俎代庖。这种事情热情应该激励,但过了度,好事反而变坏事。
案例:小朱是学美术设计的,结业后到一家杂志社做美编。编辑部人不多,主编是一个和善的老太太,气氛很融洽。但融洽归融洽,主编却是一个事情态度很认真的人,关于营业上的事一定事必躬亲。
小朱感应自己没有了创作的空间,有时便据理力争,使自己的想法能够在版面上实现。主编思量到他的事情热情和专业身世,对于他的意见也只管尊重,小朱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一次主编开会,印刷厂来送最后的清样,请主编阅后签字付印,小朱竟大笔一挥签上主编的名字。谁料那次的清样另有地方要改。杂志只好重樱小朱不仅挨批,还扣发了当月人为。
名校名系,谁与争锋!
一样平常来说,即将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意气风发,四年的大学为他们组织了坚实的知识结构,也打造了他们由内而外的“狂傲”。然而,社会并不像学校那么简朴,你学历再高、再著名校名系的靠山,人家也未必买账。
案例:小李大学结业时适逢沪上一著名媒体招人,看看招聘的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最好有一定的实践履历;想想自己的条件:上海名校中文系公认的才女,系学生会宣传部长,组织过不少大型流动,还在一家期刊社做了近两年的兼职,作品也揭晓了不少,她以为这次招聘简直就像是专门为她准备的。当她通过初试,怀着“舍我其谁”的英气去面试时,科场外的情形却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来加入这场录取率为10:1面试的应聘者们个个都非容易之辈,有新闻系研究生,有新闻作品十分丰盛的资深采访人员,在这些人中,小李感应自己的“狂气”是何等可笑。
直肚直肠,嘴无遮拦!
闲聊归闲聊,有些事情却是只管忌口,好比涉及到上司的隐私、公司正在酝酿的新决议、人事调动等等,私底下交流一下也无妨,但新人们总是口无遮拦地在众目睽睽眼前高谈阔论,一不小心就跨越了限度。
案例:梁子结业时被系里推荐到某机关秘书处,和向导们接触的时机自然多些。一些对照主要的集会他也可以加入,新闻对照灵通。应该说,梁子对于主要集会不能随便泄露的纪律照样知道的,但在同来的新人们羡慕的眼光和吹嘘中,梁子垄断不住了。加上对于一些事宜“内幕”,年轻气盛的他很有看法,真是不吐不快,于是,同事们经常听到年轻的梁子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3年后,不得重用的梁子郁郁寡欢地告退了。
个性自力,拒绝互助!
当今的大学生在家里都是备受呵护的独苗,言谈举止间露出幼年轻狂,可一到了社会上就显得格格不入。说得时尚一些是“前卫”、“有个性”,实在是自以为是,不堪一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