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附近好玩的地方 涿鹿有哪些风水好的( 二 )


杨荣将考察结果禀告皇帝,朱棣忙问:“怎样才能破坏这龙蛇形之地的风水,保我大明江山永固?”杨荣曰:“将龙蛇的头钉住,置它于死地,使它动弹不了,风水便破了 。”于是皇帝便命人从江西运来巨石、石钉和石板,在黄阳山上分别将龙蛇的头、尾巴和四肢压住 。
龙蛇首在黄阳山东脉,即现在的龙伏寺后面山上,匠人们在这里钉了一根高大的石柱,即钉住龙蛇头;龟尾在黄阳山北面,故在此山后的外面,铺了一块巨石,压住龙蛇尾 。龙蛇的四周,则是在涿鹿黄阳山的上,于是分别在几处,铺了一排排石板,成为长长的石埂,以压住龙蛇脚,不能游动 。
为了阻封住涿鹿的帝王之气,杨荣还建议,在涿鹿黄阳山上扩建庙宇,塑造一批灵界的帝王将相雕像 。包括东岳大帝,李靖天王,关公大将,从王到将乃至地方小官都修建寺庙 。这些神像约近几十尊之多,因此,在涿鹿三平方公里内,有五十多座庙宇 。在历史上,涿鹿也称为是“庙的王国” 。
因此涿鹿古镇,自古就有了“大量庙宇” 。佛教文化不仅维护了王朝的统治,也带来了当地的长期安定 。在涿鹿境内,这样美丽而又传奇的故事还有很多,就让大家一起去寻找,去品味吧 。
涿鹿城的风水龙脉
涿鹿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数千年来几十个朝代和政权的更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 。县城是一县之中枢,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以来,中国的县城以“设险以守其地”为目的,以“易守难攻”为建城的基本原则 。同时在古代,县城的选址规划和建设受到当时价值观的影响,风水龙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
一是地方要大 。堪舆风水学认为,县城基址必须选择大环境,要求地方大、山大、“明堂”大、有河流,水的弯曲大,只有容量足够大,才能修建较大的州县城 。
二是县城要选址在“龙脉”的集结处 。所谓“龙脉”,是指“山龙”和“水龙” 。山为阴,水为阳,古人认为,州县城形势“山停水聚,半阴半阳,方成太极” 。事实上,涿鹿历史上几大古都,如黄帝城、舜都均建在“龙脉”集结、“半阴半阳”的基地上 。涿鹿县城的选择亦如此 。
涿鹿城就建筑在这太行山和燕山两条山脉交会之地,桑干河与洋河之间的永定河冲积扇平原的西北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沧海之畔的桑干河古渡口之上,南临大河 。
太行山自北向南奔腾而来,燕山蜿蜒曲折,像两条巨龙守卫着涿鹿 。东边是洋河、永定河,西边、南边有岔道河、壶流河汇聚的桑干河,自西向东,从南绕城蜿蜒流淌 。雄浑的桑干河夹杂着大量的黄土高原的泥沙呼啸而来,与来自蒙古草原的洋河在城东汇合,在涿鹿城东部地区形成浩浩荡荡的永定河 。
涿鹿城北面、西面、东北面三面高山环绕,形成天然屏障,拱卫着这座气势非凡的千年文化古城 。涿鹿城背靠黄羊山,南扼协阳关(岔道),右耸太行山,左面是沧河奔流,是塞外山城张家口进入山西广灵太行山区的必经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
涿鹿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 。从秦汉时期开始,涿鹿城为上谷郡的下落县治所(治在今涿鹿镇西)开始,先后有汉朝下落县、西晋时的广宁郡、北魏时广宁郡、唐代的永兴县、辽时奉圣州永兴县、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保安州、台湾省时的保安县、新中国的涿鹿县等十几个朝代建的州县治所在这里 。
从商代时的冀州,秦汉建下落城算起,涿鹿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涿鹿古称冀州,历代数易其名,元明清三代为保安州,民国五年(1916年)置涿鹿县 。县因山得名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涿鹿山,州(保安州)西南九十里,一名独鹿山,涿水生焉,相传黄帝破蚩尤于此 。”从秦汉下洛到西晋的广宁,从唐代的永兴县城到辽代的奉圣州,从元朝保安州到民国时的保安县、解放后的涿鹿城,十朝古县城,数千年的兴衰繁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