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育儿差异 北美育儿经风水( 二 )


疯狂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很少有自由玩耍的时间,甚至全家人聚在一起也变得很困难 。我女儿同学的妈妈告诉我,他们一家人都难得在一起吃一顿晚饭 。家里一个男孩和女孩,爸爸下班后接儿子奔赴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妈妈下班后接女儿去舞蹈戏剧兴趣班,连周末也不例外 。
中学阶段则是达到忙碌的顶点,通过小学阶段的大规模尝试后,中学阶段开始缩小范围,逐渐把重点放在优势项目深入发展,这个阶段也是最纠结的,因为如何取舍和选择决定着日后的成败,需要父母和孩子仔细商量,并且还要听取各种专业意见 。
从加拿大的情况看,孩子的才艺特长选择还是呈现出族裔特色的,白人占有体育上的优势,包括冰球、足球、滑雪、曲棍球等运动项目基本以白人孩子为主,而印度家庭的孩子则是占据了科学竞赛和英文竞赛的优势 。华人孩子最大的优势是钢琴、小提琴和学术竞赛,加拿大的奥数和辩论比赛完全是华人孩子的天下 。
北美的高中生是最累的,既要保证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选修各种AP课程、做志愿者,而最大的挑战则是要频繁地参加各种比赛和训练,争取形成大学申请的核心竞争优势 。很多高中生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伊利诺伊大学教授里德·拉森说:“青少年的时间安排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问题 。”一位高中生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问道:“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公式来计算孩子课外活动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分配?”
2
为“完美无缺”的童年不惜代价?
父母想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散养时代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参与度很少——孩子们自己上学,自己和同伴玩耍,并学会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教授保罗·法斯所说,美国人“赋予孩子独立和灵活的能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将拥有更好的可能性和机会” 。
但是,在“鸡娃”时代,孩子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大大减少,1969年有41%的美国儿童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上学,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约18% 。
这是为什么?
因为父母想要给孩子一个完美无缺、万无一失的童年——他们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鸡娃”时代“好父母”的标准是:给孩子提供所有一切最好的,不让孩子难过和沮丧,不让孩子失败 。
“鸡娃”时代的父母会更多地陪伴孩子,甚至会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孩子犯错,而且发现孩子出问题时可以立刻帮助解决,尤其是当孩子面临困难、挑战和挣扎的时候,父母可以像割草机一样“砍掉”阻碍孩子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
我女儿学校就有不少全职的“直升机妈妈”,她们争先恐后地到学校做志愿者,主要目的是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些妈妈恨不能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以便时时刻刻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她们希望看到孩子上课是否认真;课间休息是否有小朋友一起玩,是否玩得开心;午饭有没有吃好;有没有在学校受委屈 。一旦发现任何不妥的情况,她们立马出手援救 。
学校里如果有两个小朋友吵架了,“直升机妈妈”们会立刻干预,曾经还出现过两个妈妈谈判不成,吵到校长那里,但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其中一个妈妈愤然带孩子退学了 。
加拿大的小朋友喜欢带生日蛋糕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位妈妈发现蛋糕上奶油和糖霜太厚,立刻生气地找到校长,说她女儿学芭蕾舞要保持身材,吃太多糖分会容易发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