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即小时工劳动合同、社保基数和税务怎么正确处理?

基本内容
1.劳动合同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 但建议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工作时间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标准为:以小时计酬为主 ,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 , 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 。
3.是否两家单位同时就业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 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
4.最低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调整北京市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 发文字号为京人社劳发〔2021〕77号
综合考虑本市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调整社保缴费基数等因素 , 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25.3元/小时 , 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59元/小时 。以上标准包括用人单位及劳动者本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 。本通知自2021年8月1日起执行 。
备注:北京的很多企业例如KFC、麦当劳、山姆超市等小时工必须要有社保 , 才能做小时工 , 不然都没机会去做 。
5.不得约定试用期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
6.可随时终止用工关系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 ,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7.工资支付周期
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至第七十二条规定

非全日制用工即小时工劳动合同、社保基数和税务怎么正确处理?

文章插图
社会保险
单位只需要缴纳工伤保险 , 其他社会保险不需要 。工伤保险是国家唯一强制用人单位为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
【非全日制用工即小时工劳动合同、社保基数和税务怎么正确处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作为非全日制用工 , 用人单位必须为其缴纳工伤保险 , 除工伤保险外的社会保险费 , 用人单位则不是必须为劳动者缴纳 。
税务事项
企业所得税
按工资、薪金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 属于计算三项经费的基数 。
个人所得税
按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 , 周期不超过15天 , 一个月最少支付2次 , 建议第一次时按应发发放 , 暂不扣个税 , 第二次发放时 , 把两次工资合计起来算个税 , 扣一个基本减除费用5000 , 及专项附加扣除(约定在本单位扣除时 , 因为非全日制不一定就在本单位扣除 。)
残疾人保障基金
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73号 , 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中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 包括全日制工资发放形式和非全日制工资发放形式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
由此分析 , 计算残保金人数时包括非全日制用工 。
风险事项
1. 最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 严格工作时间
企业最好采用书面形式 , 订立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 明确用工性质及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 一旦双方发生争议 , 书面合同就成为证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用工关系的有力证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