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及其源起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 二 )


十三、不惑之年
指40岁 。
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
十四、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指50岁 。
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十五、耳顺之年(花甲之年)
指60岁 。
意思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够正确对待 。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十六、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指70岁 。
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 。
出自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十七、喜寿之年
指77岁 。
老人活到77岁便可称为喜寿 。喜寿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而得名 。
十八、伞寿之年
指80岁 。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
十九、米寿之年
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
二十、上寿之年
指90岁 。
二十一、白寿之年
指99岁,是99岁的雅称 。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故雅称99岁为 “白寿” 。
二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朝枝之年)(朝枚之年)
指80、90岁 。
出自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二十三、期颐之年
【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及其源起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指100岁 。
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
二十四、茶寿
指108岁 。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
二十五、双稀之年(双庆之年)
指140岁 。
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2倍140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