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之美在于秋色的斑斓 晚秋红树青山合有诗五首赏读( 二 )


我行的道,本身就是正道,本该屹立潮头,但是却看见滔滔江水从身边流淌,自己边缘化了 。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醒了,伴着江边牛羊归宿的黄昏,我随着船歇宿在江边 。
这江风已经是秋风,上行的船,鼓起风帆,不断在劲风中逆行,那桨声奋力,还时常听见天上雁子的鸣叫 。它们是往家乡去,而我却越行越远 。
但是,终于目的地快到了,我看到了淮南,这里虽然是贬谪之地,但是两岸青山,明丽红树,拥抱着我的到来,激起了我壮丽的诗怀 。
这首诗,写得非常曲折而耐读 。
本来一场不尽人意的贬谪,化解成对青山绿水的热爱,对秋树红叶的赞美,是一种化被动为豪迈的正面情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洒脱 。
话说,这种洒脱,固然是陆游内在的,但一定是淮南山水是壮美清丽,青山红树美如诗 。
“束书孤剑别西秦,红树青山泼眼新 。
千里风霜欺老鬓,五湖风月寄閒身 。
灞桥驴背惊残梦,函谷鸡声促去轮 。
料得纪行多赋咏,邮筒毋惜寄阳春 。 ”明 · 朱诚泳《别意送凌卧岩还乡次韵 其二》
这是明朝藩王秦王朱诚泳,送别手下幕僚的诗 。明朝的藩王,并无实权,多享受之辈,但是这位秦王,却广罗儒士,致力教育,开办书院,可谓一代贤王 。
他的文学功底也了得,比如这首诗 。
这大概是送别相处多年的手下,情深意重 。
你带着书,拿着剑,孤身上路,送别你的时候,正是红树青山的晚秋,入眼都是晚秋的红艳清新 。这句诗有一种格外的明朗,是暗示着归去的人,开始新的生活 。
虽然千里的风霜,吹动你的鬓发,但是你去的地方,是家园,是五湖风月的隐居之地 。
你会在灞桥边上,思念朋友,感怀曾经的壮志,你会路过函谷关,缅怀历史和古人 。
在这样的旅行里,你一定会有各种美诗,请你千万记得,寄给我一份,我在十月等着你的诗信 。
这是真真礼贤下士,以士为友的情怀 。
而一句红树青山泼眼新,不写离别之惆怅,是祝福,是勉励 。
“红树青山飞白云,骖驔鞍马踏斜曛 。
眼前景好诗难胜,炼不成词恼刹人 。”明 · 唐寅《题画廿四首 其十一 》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才子,诗人,画家 。
当然他一生坎坷,诗词往往也流露出那种不羁之气,高雅中带俗俚,轻快流丽,颇接地气,所以成为时代的明星 。
比如这首诗,读来非常有意思 。
那晚秋红树青山,山上白云流动,驾着马车,踏着秋山落辉 。
眼前的好的景色,那是诗也写不出来的 。
那就写词吧,结果词也写不出来,真真让人恼火 。
实际上就是用当代的摄影摄像技术,也未必能够收纳照出,那种壮丽秋山,无限斜阳的立体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倒让所有的诗词逊色 。
连才子唐伯虎都感觉无词的美景,定是壮阔深丽 。
不过他这种最后一句打油诗的写法,很是诙谐会心 。
诗人尚且如此没有好句子,普通人就不必勉强自己写诗作赋,对自然最好的礼赞,就是感受和沐浴 。

晚秋之美在于秋色的斑斓 晚秋红树青山合有诗五首赏读

文章插图
“亦知隔岁还相见,且忍兹晨暂别离 。
红树满林人默默,青山斜照路迟迟 。” 明 · 王慎中《山魁途次与芳洲分手》
这首诗的场景,虽然是友情别离诗,但是当作爱情诗也正好,因为场景是这样的唯美 。
我知道明年我们还会相见,所以,在今天,就忍下说出伤感别离的话语 。
但是心中的惆怅,却不经意显示出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