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运河亦有江南风韵 。与南川楼隔运河相望的“几”字弯百狮园里,有两座江南风格的建筑——沧曲书舍、荷悦轩茶室,它们被易地保护建在这里,穿越但不违和 。沧曲书舍打造者杨丽勇介绍,两座清代建筑来自江西、浙西,在原址时已老旧不堪,古建非遗传承团队将能利用的梁、柱、砖、石等建筑构件一一编码、绘图,长途跋涉运到沧州,在保护的基础上完整复原,原本被荒弃的300年古宅在沧州大运河畔重获新生 。
历史上,沧曲书舍真实存在,因建在运河之曲而得名 。明代户部尚书张缙曾任沧州知州,免职后举家定居沧州城,去世后葬在运河几字弯,即现在的张家坟 。清雍正三年(1725年),张缙的七世孙张延绪用自家别墅创办沧曲书舍,“南北名人,声应气求,极一时之盛” 。据民国《沧县志》记载,后来“张氏式微,舍址已变为民居,犬吠鸡鸣,炊烟荒树而已” 。
复建的沧曲书舍为南方典型的三进、六天井设计,舍内景观以“沧曲十六景”为主题,重现古代沧曲书舍“紫芝春茂、池荷夏媚、篱菊秋芬、沧桧冬荣”之美 。今天的沧曲书舍成为沧州市民网红打卡地和文人墨客会聚场所,曾举办多项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
在孙健看来,从古至今,运河两岸的人间烟火、枣粟之饶,名扬海内外的吴桥杂技、沧州武术,以及当年由运河运往全国各地的长芦盐、泊头梨、沧州酒、御河棉、金丝枣等,无不演化为一种记忆与传承,滋养一方精神,推动城市发展与繁荣 。
利用:把运河还与人民
古老的运河滋润了两岸土地,养育了历代百姓 。明清时期的沧州是运河沿岸重要的商业中心与漕运码头,也是清代雍正以前北方最大的盐运码头 。古沧州运河帆樯林立,船只穿梭,百物聚处,客商往来,不分昼夜 。明朝嘉靖、万历时期,泊头“通两京津要,夹河居者万余家,军民杂处,商贾辐辏”,成为沿河巨镇 。
历史上,大运河也有数次干涸,曾有诗曰:“水涸大旱,民生灾难 。无粮充饥,以人相餐 。”
而今,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的指引下,古老的母亲河再次用一河清水润泽了两岸百姓 。
大运河在沧州市区行至城区南部红孩口河湾处的南北直线最短距离仅160米,运河实长却近2000米,形成一处独特的“Ω”形大弯 。4年前,这段河道里杂草丛生,坟冢座座,苗圃、鸡窝等私搭乱建非常扎眼 。市民陈立新是大运河畔的老家旧户,他说:“过去,河堤路较窄,周边分布着居民区、菜地、饭店、集市,环境脏乱差,到河边遛弯这样的事,根本没人想 。”
2018年,沧州市在大运河“Ω”形大弯3.61公里河段实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位于河道内的5个村庄以及近岸具备条件的村庄、机关单位和附属设施分批次全部征拆 。通过河道清淤、堤岸加固、垃圾清理、拆迁拆违、生态修复等工程,对原有河滩荒地、废弃建筑进行清理整顿 。
目前,河滩荒地已摇身成为运河公园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范宝泉说,总面积1200亩的运河公园完整保留了原有地形地貌和3000棵树木,他们利用河道清淤产生的土方打造微地形,大面积铺设草皮,供人们游憩 。同时,沿路布设景观照明灯、垃圾桶、导视牌、售卖亭、移动式厕所、管理用房等设施,满足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运河公园还可用于展览展示及举办大型活动,或者用作城市避险场地,实现多种功能 。
站在横跨运河的九河路大桥上眺望,一片依托运河建设的开阔绿地镶嵌在城市“中轴线”上 。自2018年运河公园建成开放以来,这里成了市民们的乐园 。老人在步道上遛弯,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年轻人慢跑健身,还有新人拍婚纱照,这里成了群众亲近自然、感受运河的“人气场所” 。
- 高山风水宝地怎么看 高山最好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 桂林风水宝地图片大全 桂林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 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是什么?小蘑菇摘下了世界之最的桂冠
- 风水宝地是什么 众星捧月风水宝地
- 好风水宝地的明显特征 九曲来水风水宝地
- 石山风水宝地 万山图风水宝地
- 桃园结义时关羽年龄最大 为何做大哥的却是刘备
- 水浒传中宋江最大的克星竟不是方腊和高俅?
- 广西风水宝地留题公开 宾阳县各镇有名风水留题
- 东汉末年司马氏的兴起 成三国史上最大的赢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