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代表作有哪些?白居易的代表作有什么( 二 )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一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李白才敢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只把白头比作秋霜罢了,白居易居然夸张成“雪满头”,秋霜只是薄薄的一层而已,而满头大雪,你可以想象白头的夸张程度 。“泥销骨”对比“雪满头”,一样的痛苦,元稹长埋地下,当然是痛苦;而我呢?已经满头白雪,时日不多了,更何况是“我寄人间”,我是寄住在人间,不久也将长埋地下的 。这夸张,这朗朗上口,一点都不比李白差!
而王维的代表作,《使至塞上》是这样写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长河落日圆
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白描啊,没有一点夸张,干净利落的就像素描,刷刷几笔,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副画就成了 。而读者呢?却能够反复品味,想象这壮丽的风景线 。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绝大多数人平时无法看到的绝美风光 。这种文字功底,是王维独有的,连杜甫都无法把这伟大的风景用十个字表达出来 。比如,他的《望岳》,前后用了十五个字,才把泰山的雄伟表达出来,而且充满了夸张 。
白居易在代表作《琵琶行》中写到: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夸张严重了,其实,俩人都不算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是江州司马,是副刺史,很重要的一个职位,而琵琶女,先是歌女,虽然地位不高,但风光,后嫁商人妇,也是衣食无忧 。所以,这里的“相逢何必曾相识”,更像是有闲阶层的无病呻吟,充满了夸张 。当然了,白居易作为高官,将一个歌女视为“同是天涯沦落人”,表达了他相当的平等博爱的思想,这是相当进步的 。
而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简简单单的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拉家常,老朋友,你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你就再也没有我这个老朋友了 。这一句家常,却沉重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用“平生再无重见之可能”的沉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 。以平常的语言,却表达出不平常的感情,这才是王维的文字功底 。
比如,两人都写江南的美景 。白居易的江南充满了明丽的色彩,这首《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连用了“红”、“火”、“绿”、“蓝”来形容江南的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而王维则不强调色彩,是一种淡色调,却更加空灵 。他在《山居秋暝》中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平平淡淡的字眼,没有任何夸张,却充满了空灵感,充满了神秘感 。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充满了让人震撼的风景,比如这首《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