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更重游?
山寺月中寻桂子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杭州桂树成林,可以想象,在月光下,大片大片白色桂花开放,是怎样一种大气?而磅礴的钱塘潮,当你在郡亭上看时,潮水如摧枯拉朽之势向你涌来,是怎样一种震撼?
而王维笔下的江南,则不需要震撼,只有恬静,只有空灵 。他在《鸟鸣涧》中写道: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该有多么安静啊,一个月儿出来,居然把鸟儿惊动了,让它忍不住叫了几声压压惊,像是在说,“吓死本尊”了 。王维永远是淡淡的几笔,却让我们能够反复琢磨出它的味道 。
王维生于盛唐,年轻时,也充满了尚武思想,他的《少年行》写得阳刚气十足: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文章插图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写出了盛唐人的豪迈和尚武,谁不知道不要去边庭,因为边庭苦啊;但苦算什么,纵然是战死,也能让后来人闻到侠骨芬芳 。而到了中唐的白居易,就已经没有了盛唐的尚武,却多了他们没有的关心民间疾苦的精神 。他在《卖炭翁》中写到: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拿正常逻辑来说,“身上衣正单”,当然是盼望天气暖和,这样才能不受冻 。但底层人民的痛苦,不能用简单的逻辑来考虑,这样就陷入了“何不食肉糜”的可笑逻辑中 。因为相对于果腹来说,保暖的需求要相对次要一些 。只有天寒了,炭才能卖得动,卖出好价钱,这样,才能有钱买吃的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矛盾心理 。这样,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 。
王维的尚武,还表现在《观猎》一诗中: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通过“鹰眼疾”和“马蹄轻”,表现的是大唐军队威武的战斗力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是出美酒的地方,去那里,当然是豪饮了 。“细柳营”,是西汉周亚夫屯兵的营地,象征着军队的战无不胜 。一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写出了大唐军人的豪爽,和战无不胜的精神面貌 。
而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到: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诗人一如既往的揭露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是由于统治阶级的剥削导致的 。
到了晚年,王维向往的是隐居生活,而白居易过的是小资生活 。王维的诗是一如既往的淡定,恬静,他在《归辋川作》中写到: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
王维
“悠然远山暮”,让人想起大诗人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那种隐居生活的悠然,心如止水,处事不惊,跃然纸上 。而“独向白云归”,白云,当然代表了自由自在,一个“独”字,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决心 。
- 带你盘点人类已经发明的发电方式 常见的发电方式有哪些
- 带你盘点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塞舌尔 非洲最富有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 带你盘点建筑八大员是做什么的 施工八大员是指哪八大员
- 宣传太谷的广告语 太谷饼广告宣传标语
- 避免看书犯困的几点建议 为什么看书容易犯困想睡觉
- 豆腐渣白带不痒没异味是怎么回事 白带异常的症状
- 吃野菜减肚子是真的吗 吃野菜能减肚子吗
- 哭多了对眼睛有伤害吗 哭多了对眼睛的影响
- 美容院的护肤品好还是专柜的好 美容院的护肤品有激素吗
- 赵敏的三件事 赵敏做过的坏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