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2016“剁手族”“剁”得有多厉害

日前,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2016电商消费维权指数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由于政企商联手、制度保障等措施的实施,剁手族们消费体验良好,钱花得很嗨 。
电商消费维权指数是本报社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保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各地消协的支持下,与阿里巴巴合作,利用阿里巴巴的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编制的一个全面客观及时反映网络消费者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以及当时的消费心理变化与电商消费环境的指数 。由于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占了电子商务近八成的份额,因此指数将起到消费引导和消费预警的作用,可以为开展网络消费维权的社会监督提供依据,为制订网络消费相关的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还可以向社会呈现网络消费的变化趋势 。这是本报社与电商企业共同探索利用大数据创建的全新消费维权新模式 。
讨说法不再让人等得心焦

来看看2016“剁手族”“剁”得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说理,最怕没有对手回应;投诉,当然最怕没人搭理 。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的愤懑,往往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体验 。
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表示,销售规模快速上升,纠纷量必然也“水涨船高” 。但是《报告》却显示,纠纷处理时效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淘宝纠纷处理时长从去年的7.9天降到3.5天,提升处理效率56%;天猫的一般纠纷处理时长也下降了51% 。据了解,这一方面得益于电商平台对于商品品质的管控,同时极速维权制度的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加入也大大缩短了剁手族的申诉等待时间 。
总指数介于较乐观和乐观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网上零售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515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2.6%,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在这一背景下,电商消费维权指数并未随网购市场及用户规模的扩大而迅速攀升,而是全年基本稳定在了乐观和较乐观区域,指数的年度平均水平相较去年优化38.2% 。这表明,2016年电商消费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消费者体验保持良好状态 。
剖析消费维权指数下降趋好的原因发现,纠纷处理效率的大幅提升与假货感知纠纷率的下降是最核心因素;而技术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是促进相关数据转变的关键 。
技术支持处理效率提升
作为数据及技术密集平台,对于商品品质的管控,不仅仅依赖于神秘抽检制度等人工前期预防方式,在后期的售后维权方面,也得到了大数据的助力 。阿里巴巴平台2016年9月份上线了劣质商品倾向性处理工具,对抽检和自动识别出的劣质商品,在维权队列中按倾向于消费者的方式快速处理,有效提升了维权效率,使得平均维权时长缩短了4天 。
阿里巴巴CRM系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智能算法来提升CRM的效率和体验 。瓦力,就是这种探索之下诞生的一个智能维权产品,成为2016年“技术赋能客服”的一大亮点 。瓦力项目2016年“双11”前基础功能全部铺设上线,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包括智能判决、智能模板信、同父订单批量处理、自动完结等功能)辅助甚至完全替代维权小二快速处理维权任务,显著提高了小二的维权处理效率 。
政策保障让“剁手”无忧
虽然在提升剁手族维权体验方面,平台和商家均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但是,政策保障才是剁手族们无忧购物的基础 。采访人员了解到,2016年政府相关部门在引导企业向品质经营转型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