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基础知识入门自学 风水中医自学入门书籍


细辛又名少辛、小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带根的全草 。北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华细辛主产于陕西 。入药以辽宁产为佳,故又称辽细辛 。
一、细辛的功效:
细辛味辛,性温 。归肺、肾经 。功效能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
现代常用于风寒感冒,咳逆上气,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等证的治疗 。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
《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
《药类法象》:“治少阴头痛如神,当少用之 。”
《本草备要》:“辛温散风邪,故诸风痹痛,咳嗽上气,头痛脊强者宜之 。”
二、细辛的配伍应用:
1.常用配伍整理:
中药治头痛,有引经之说 。细辛可治少阴头痛,常以独活为使 。此外,太阳则用羌活,阳明则用白芷,厥阴则用川芎、吴茱萸,少阳则用柴胡,太阴则用苍术 。
细辛配伍用法中,以《伤寒论》小青龙汤最为经典 。此方是治外寒内饮证第一方,治咳喘痰饮如神 。此方结构可分三组,一组药是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细辛可助其解表;第二组药是用干姜、半夏蠲除水饮,细辛可助其化饮;第三组药是用芍药、五味子与甘草,甘缓酸敛,缓和药性之猛悍,使其成有制之师 。而细辛与五味子配伍,一酸敛一辛散,一合一开,可使肺之宣降复常,而咳逆自止 。细辛与五味子配伍,跟干姜与五味子配伍可谓异曲同工之妙,凡寒饮咳喘者,上几味药可再加半夏一味,常效如桴鼓,此即苓甘五味姜辛汤之意 。若陈寒痼冷、痰喘久虚,甚至肺心病、心衰重症者,可以小青龙汤为基,增大剂量,再放胆配伍附子、人参、龙骨、牡蛎、壳白果、紫苑、款冬花等,即李可名方小青龙汤虚化汤,为医者且要重点学习 。
细辛配伍黄连,可治疗实火口疮,一寒一热,一折一越,可谓尽得组方之妙 。除口服外,也可以黄连3份,细辛1份,共研细末,蜂蜜调后外擦,疗效显著 。
细辛配伍石膏、升麻等,还可治疗实火(胃火)牙痛,取其“火郁发之”之意,医理颇深,学者当悟 。
细辛更常配伍附子、麻黄,即仲景治太少两感证之名方麻黄细辛附子汤 。今天中医“扶阳思想”及“火神派”流行,此方临症可谓足堪大用,然非经验丰富者,不能驾驭 。
2.用于头痛、牙痛、痹痛等诸多疼痛证 。细辛性善走窜,有较好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 。治风寒之偏头痛,可配伍川芎、白芷、羌活等,即川芎茶调散 。治牙痛,可单用或与白芷配伍,同煎含漱 。治风湿痹痛,常配伍独活、防风、秦艽等,如三痹汤、独活寄生汤 。此外,细辛对强制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腰间盘突出、肋间神经痛等诸多现代神经疼痛类疾病,都有着显著作用,最值得挖掘推广 。
3.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寒邪偏盛,体痛较甚者,常于辛温解表方中配伍细辛,如九味羌活汤 。若阳虚外感,见恶寒、发热而脉反沉者,可配伍麻黄、附子以助阳解表,即麻黄附子细辛汤 。此外,细辛研末吹鼻,或配伍辛夷、苍耳子、白芷等,还可治鼻渊 。
4.用于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等证 。细辛擅长温肺化饮,而又止咳喘,常配伍麻黄、桂枝、干姜、半夏等,即小青龙汤 。
5.用于肾炎初起风水之证 。肾炎初起,常归于中医风水之证,但有夹寒夹热之异,其症常见头面浮肿、畏风、舌苔薄白而脉浮 。若夹热者,常参考越婢加术汤用法;若夹寒者,常参考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用法 。盖细辛即温少阴之经,又兼有行水气之长,往往三五剂即可消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