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吕洞宾的诗词有哪些?六首来自于生活意境优美的诗欣赏

中国道教诗人词人很多,特别是元代全真教的词人,人多而且作品也多,但是好的作品,基本上没有 。道教诗人中,排第一的要数“南宗的创派人”,白玉蟾;第二,我个人以为,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
吕祖雕像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 。吕洞宾作品极多,诗歌题材也比较广泛 。虽然他是出家人,但作品非常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并且极富哲理性 。
1.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下雪很美,天地之间,一眼望去,银装素裹,气势上就很震撼人心 。但如果你是在城市里,则很难看到这样的雪景,因为城市里建筑物太密集,高高低低,无法形成壮丽的雪景场面 。吕洞宾很理解这种差异,他在《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中写道: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 。

关于吕洞宾的诗词有哪些?六首来自于生活意境优美的诗欣赏

文章插图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岘山下了一夜的大雪,寒气逼人,银装素裹;而凤林古渡一带,就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那是多么的震撼人心!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大雪是多么壮观,可惜襄阳城里的人没法知道,襄阳城外白雪皑皑的江山,是多么的美好!
雪景的魅力,在于它的壮美,你需要站在一个高度,俯视白雪皑皑的大地,那就是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很显然,你在城里是看不到这样的风光的 。
吕洞宾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能自我封闭在一地,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受不同的江山 。
2.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占据主流,而儒家文化比较讲究“礼”教,而经常埋没人的本性 。而道教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对“礼”教要求没那么多,讲究效法自然,喜欢清净无为,比较尊重人的本性 。吕洞宾的这首《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就有这方面的启示: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农村生活就是这样自然,放眼望去,六七里都是绿草茵茵,草铺横野,牧童在这里放牛;晚风轻送,不时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天黑了,牧童放牛归来,吃饱了饭;不脱蓑衣,就躺在月光下睡了 。一切都是那么率性,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多余的礼节 。
道教讲究的是“亲近自然”,“天人合一”,主张尊道贵德,对儒家的“礼”教,则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这首《牧童》,就深刻反映了道家崇尚自然,一句,“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的生活,是多么的亲近大自然啊!我们现在社会的“乡村旅游”,野外宿营,不也是为了亲近自然,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嘛!
3. 《七言·琴剑酒棋龙鹤虎》绝大多数人一生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司马迁说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绝大多数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 。那么,人到底应该怎样过一生呢?吕洞宾在《七言·琴剑酒棋龙鹤虎》中写道:
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 。
闲骑白鹿游三岛,闷驾青牛看十洲 。
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