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青龙九条纹身上,义气二字定调性
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总批:一部大书七十回,将写一百八人也 。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 。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先写高俅,有以也 。
高俅来而王进去矣 。王进者,何人也?不坠父业,善养母志,盖孝子也 。
//老金的见解还是很独到 。小说如果一上来就写造反豪杰,就表示老百姓喜欢犯上作乱,错在老百姓;如今先写高俅,意在揭露导致混乱的根子在上面,是官逼民反 。//不坠父业,善养母志:不破败父亲的家业,能实现母亲的期望 。子女能成就父母所愿,出人头地,成龙变凤,就是最大的孝 。
吾又闻古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之语,然则王进亦忠臣也 。孝子忠臣,则国家之祥麟威凤、圆璧方珪者也 。横求之四海而不一得之,竖求之百年而不一得之 。不一得之而忽然有之,则当尊之,荣之,长跽[jì]事之 。必欲骂之,打之,至于杀之,因逼去之,是何为也!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矣,则是高俅来,而一百八人来矣 。王进去后,更有史进 。史者,史也 。寓言稗史亦史也 。夫古者史以记事,今稗史所记何事?殆记一百八人之事也 。记一百八人之事,而亦居然谓之史也何居?从来庶人之议皆史也 。庶人则何敢议也?庶人不敢议也 。庶人不敢议而又议,可也?天下有道,然后庶人不议也 。今则庶人议矣 。何用知其天下无道?
//天下无道,民间就回议论四起,各种言论良莠皆存,但都会被百姓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从而更加助长了王朝的衰落//祥麟威凤(xiáng lín wēi fèng):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 。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珪璧(guī bì):古代祭祀朝聘等所用的玉器;指爵位、官职;比喻高尚的人品;比喻佳作 。古代有六种玉器,璧、琮、珪、璋、琥、璜,都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也叫六瑞 。
跽(jì):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
稗史(bài shǐ): 稗,1.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 。幼苗像稻,但叶鞘无毛,没有叶舌和叶耳 。是稻田主要杂草 。2.形容微小或非正统的 。

文章插图
长芒稗
史最初是个史学概念,指不同于正史、记录闾巷旧闻的史籍类型,其内容、体例与地位等与早期的"小说"类似,人们以"稗史"指称"小说",遂成文学概念 。从史学概念到文学概念的转变反映了一种"以小说为正史之余"的小说观念 。
殆(dài):危,危~ 。危乎~哉 。知足不辱,知止不~(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大概,几乎,伤亡~尽;古同"怠",懈怠 。
曰:王进去,而高俅来矣 。
史之为言史也,固也 。进之为言何也?曰:彼固自许,虽稗史,然已进于史也 。史进之为言进于史,固也 。王进之为言何也?曰:必如此人,庶几圣人在上,可教而进之于王道也 。必如王进,然后可教而进之于王道,然则彼一百八人也者,固王道之所必诛也 。
一百八人,则诚王道所必诛矣,何用见王进之庶几为圣人之民?曰:不坠父业,善养母志,犹其可见者也 。更有其不可见者,如点名不到,不见其首也;一去延安,不见其尾也 。无首无尾者,其犹神龙欤(yú)?诚使彼一百八人者,尽出于此,吾以知其免耳,而终不之及也 。一百八人终不之及,夫而后知王进之难能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