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新规落地 个人征信牌照未落地

“个人征信牌照到底发不发,怎么发,何时发?”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直言,这个问题“相当敏感,的确很复杂” 。
早在2015年1月,央行官网公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当时,外界期待个人征信市场将全面放开,但如今两年多过去,企业望眼欲穿,牌照仍旧悬而未落 。
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发牌照?在人民银行举办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万存知释疑这一问题,称“主要有几个没想到” 。

征信新规落地 个人征信牌照未落地

文章插图
三个“没想到”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征信牌照肯定会发 。但怎么发,何时发?我感到有一些情况比较复杂 。”万存知说 。
他表示主要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是发完通知要求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但没想到刚起步就碰上互联网金融整顿,整顿到现在还没结束 。换句话说是互金业态到现在也不稳定、不定型,因此在这个领域怎么做征信业务是需要研究的 。
【征信新规落地 个人征信牌照未落地】第二个”没想到“是,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空前高涨,对8家机构要求更高了 。
第三个是,这8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离监管要求差距那么大,“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
“所以综合判断,8家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目前没有一家合格,在达不到监管标准的情况下不能把牌照发出去 。”万存知表示 。
他进一步指出了这8家机构目前存在的三大共性问题:
其一,8家机构都想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这样在客观上就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而且每家的信息覆盖范围都受到限制,因为信息不广、不全面,如此带来产品的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 。
“征信是搞信息共享的,现在开业准备的情况是不利于信息共享的 。”万存知称 。
其二,这8家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 。
其三,这8家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不太遵守,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使用,存在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
“在现阶段有很多人想搞征信,工商总局提供的材料显示,在全国工商登记中带有征信字样的企业有50多万家,其中有三分之一多一点想办个人征信,其他想搞企业征信,如此一来,想搞个人征信的就有20多万家,假如央行都给它们发牌照,进来后有问题再整顿,那么要发20万张牌照,这最终可能成为笑话 。”万存知坦言,这不可能 。
万存知称,除非是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申办个人征信机构,这是可以的 。
除此之外,外资也可以在中国申办个人征信机构,目前内外资在这一问题上已经实现国民待遇 。
在万存知看来,发展征信业不在于征信机构的数量有多少 。征信业有三个组成部分: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 。各行各业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通过征信机构居中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或者信息链,成就征信行业 。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个人征信体系
那么,未来的个人征信机构应该是怎样的?
在央行看来,未来征信机构应该是覆盖全社会的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4月20日上述研讨会开幕式上指出,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征信管理职能过程中,始终将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作为监管的核心理念,在五个方面努力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