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太痣是什么




柔太痣是什么

文章插图

痤疮乃属阳性病变,治疗上可选背部阳位痣点为主,选穴时以肺俞、肝俞、脾俞、胃俞附近之异常反应点(即痣点)挑刺出血,后辅以拔罐,以清利湿热毒邪,调和营卫 。


痤疮


【病案】
病例一 王某某,男,22岁 。
主诉:面部、背部痤疮5年余 。现病史:患者5年以来面部、背部长脓疱,有痒感,搔抓破溃后有粉状物和脓血流出 。曾服汤药略有好转,未能治愈 。近日痤疮有增多趋势,故求针刺治疗 。纳可,眠安,大便偏干,小便调 。
望诊:舌淡,边尖红,苔白腻 。面部散在脓疱,颧部集中,凹凸不平 。切诊:脉弦滑 。
辨证:脾胃湿热,营卫失调 。治则:清热利湿,调和营卫 。取穴:耳尖、背部痣点、肺俞、脾俞、胃俞 。刺法:耳尖放血,三棱针挑刺背部痣点,出血后拔罐,背俞穴拔罐 。
每周治疗2次 。治疗2周后,面部已无新生脓疱 。治疗2月后,痤疮消失,面部平整光滑 。
病例二 柳某某,男,16岁,学生 。
主诉:面、胸部生痤疮2年 。现病史:面、胸部生痤疮2年,曾用抗生素及多种外用药无效 。面部有密集痤疮,顶部有脓头,胸部有散在丘疹 。
取穴:耳尖、背部痣点 。
放血疗法治疗16诊后痊愈 。
病例三 张某某,男,24岁 。
主诉:面部、胸、背部痤疮6年余 。现病史:患者发病初期仅以面部起粉刺,喜用手挤,后粉刺渐多,胸、背部亦常有粉刺,略有痒感,曾去医院就诊,服中药汤剂多日,但始终未能治愈 。近半年来面部粉刺较多,常形成脓疱,破溃后有脓血和粉状物流出 。纳可,大便略干,小便正常 。
望诊:舌尖红苔白腻 。患者外观身体健壮,面部凹凸不平,以两颧部明显 。切诊:脉弦滑有力 。
辨证:脾胃湿热,营卫不和,风邪袭表,经络壅滞不畅乃发为此病 。治则:调和营卫,清利湿热,疏风解毒,通经活络 。
取穴:背部痣点、耳尖穴 。刺法:以锋针挑刺背部痣点,出血后拔火罐;以锋针速刺耳尖穴出血 。
患者每周治疗1~2次 。治疗7次后面部已不起新粉刺,治疗13次后粉刺已全部消失 。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鱼腥辛辣之品 。
病例四 谢某某,女,19岁 。
主诉:面部痤疮4年,背部痤疮1月 。现病史:自15岁起在面部出现痤疮,发痒,月经前症状加重,进食肥甘厚味后加重 。近1月背部也出现痤疮,稍痒 。
望诊:面部及背部有红斑丘疹,舌苔白 。切诊:脉滑 。


辨证:青春发育,情志不畅,气血瘀滞 。治则:通经络,调气血 。
取穴:背部痣点 。刺法:用锋针速刺放血,辅以拔火罐 。
共治疗10次,面部痤疮消失 。月经来潮时亦未见反复 。
【按语】
【柔太痣是什么】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男女的皮肤病,中医称“肺风粉刺”,俗称“粉刺”“青春美丽疙瘩”,严重者可影响美容而造成痛苦 。
贺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胃、肝脏腑功能失调,营卫不和有关 。正常情况下,肝脏疏泄条达,脾胃运化水谷,上输精微于肺,肺输精于皮毛,则卫气和,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阖及防御外邪的作用,皮肤才能保持洁净、润泽、光滑 。反之,上述脏腑中,任何环节的失调皆可导致发病,如肝失疏泻或脾胃湿热或肺气失宣均可造成营卫之气失和,腠理疏松,开阖不利,复受外邪侵袭,面部络脉郁滞不通,发为痤疮 。
治疗上应以调和营卫,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本病多发于面,其次是胸背 。中医理论认为,腹以上为阳,故本病发于阳位,从临床角度看,发病患者中大多体内蕴热,热为阳邪,最宜犯上,又背部在体亦为阳,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循行的部位,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主人身之表,且诸脏腑之俞皆布于此,故与营卫之气关系密切 。此病乃属阳性病变,治疗上可选背部阳位痣点为主,选穴时以肺俞、肝俞、脾俞、胃俞附近之异常反应点(即痣点)挑刺出血,后辅以拔罐,以清利湿热毒邪,调和营卫 。另外耳尖穴和大椎穴亦是常用之穴,放血亦能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常和背部挑刺一起配合使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