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西施打一字 西施打一字是什么字( 三 )


由此而来,又一个醒人心目的反思:“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试想当年西施和同村的女伴们一起浣纱,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村女,未被发现之前,与别的女孩子又能有多大不同呢 。但是被选中而成为王妃之后,连她也仿佛才刚刚诞生了自己 。
“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正是从这些荣宠的待遇中,西施“悟”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她首先悟到的肯定是自己的美 。一个单纯的孩子,一个山村少女,不大知晓自己的美 。无所谓美,无所谓不美,天然而已 。美之为美正在于浑然不知 。可以想象,如果西施没有被选中,她大概一生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个稀有的美人,大概村里人也不会这么看她 。即使被选中之初,恐怕她还是不解或者以为侥幸,而等到成为吴王妃而渥宠备至,她终于从中悟出了自身的美,并发现了美的价值 。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个平民女子叫丽姬,晋国国君选中她时,她很伤心(应该是舍不得家人吧),待到嫁过去之后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这时方才后悔自己当初竟然哭泣 。庄子的寓意在于,生死也不过如此,不过是一个梦衔接另一个梦,人在此梦而不知彼梦,所以每每流下可悲又可笑的丽姬的眼泪 。西施被吴王宠幸而过上极富贵的生活,不知她所悟的除了美,是否也有关于人生的梦,是否还有关于世界的梦?
除了王维,不知还有谁会想到“当年浣纱伴”?世人往往只看到舞台聚光灯下的骄子,有谁关心暗淡观众席上的芸芸众生?一起浣纱的女孩子们,忽然与西施天壤之别 。“莫得同车归”,西施的好运并没有分给她们(当然,噩运也将不会波及她们) 。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最后为世人一叹,典故毋庸说是东施 。东施效颦,世人都笑东施,无西施之美而捧心颦眉,然而笑东施的世人中,又有几人不是东施呢?知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况且美之外更有命运的玄机 。摩诘在此唤醒世人,颦不可效亦不必效也 。

东施西施打一字 西施打一字是什么字

文章插图
康涛《华清出浴图》
04 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关于美色,看得最透彻的还是老庄 。《庄子·齐物论》曰:“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厉是史上以奇丑著称的女子,丑到半夜生子遽取火而观之,生怕孩子和自己一样丑 。但庄子说,以道观之,厉与西施并无差别,皆为道之所在 。
美与丑都是人的分别念,或曰妄见 。比如时尚所标榜之美,如风一般往东则草都往东,而美本身并无标准,也拒绝被定义 。老子早就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人不仅对自身作诸多戏论,且将动植物亦纳入评判 。古代比喻美人之极致所谓的“沉鱼落雁”,庄子在《齐物论》中也毫不留情地破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四者,即人、鱼、鸟、麋鹿,四类生物各有习性,人以为美的,其他三类见了都要吓得逃跑 。
虽然庄子是对的,然而对于人类社会,美貌确乎是一种先验的、几不可抗拒的力量 。王昭君如果不美,她远嫁匈奴谁会在意?诗人们更不会写诗哀叹她的遭遇,或借以哀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了 。可见美似乎是故事的前提,不美不是没有故事,而是不会被关注也不会流传 。
在《荷马史诗》中,女先知卡桑德拉看见海伦第一眼,便预言海伦将为特洛伊城带来灭顶之灾,然而没有人相信她,尤其因为她没有过人的美,这便使她更为可疑,她的预言被视为对海伦的嫉妒 。卡桑德拉穿着一身黑衣终日游走,处处遭人侮辱,悲痛万分,最后被阿伽门农俘虏 。临死,她对杀害她的人说:“疯狂也将找上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