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是古桥梁赵州桥的修建者 赵县的赵州桥是谁设计建造的

摘要:赵州桥是驰名中外的古桥梁,许多人都知道,赵州桥的修建者为李春 。唐中书令张嘉贞所作的《赵州大石桥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李春的祖籍在隆尧 。
李春是赵州桥的修建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祖籍在隆尧 。
赵州桥是驰名中外的古桥梁,许多人都知道,赵州桥的修建者为李春 。
唐中书令张嘉贞所作的《赵州大石桥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 。”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李春的祖籍在隆尧 。

李春是古桥梁赵州桥的修建者 赵县的赵州桥是谁设计建造的

文章插图
李春,东魏末年柏仁人(今隆尧县) 。他的父亲是一名石凿技术很高的石匠 。
李春童年时聪颖过人,乡民们闲玩划地游戏,如“走四子”、“九子围葫芦”等,谁也赢不了小李春 。
大家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个奇才 。李父看到儿子精明敏捷,便把他送到邻村的李学究家去读书,因为李家先生的名字也带有春字,所以李春就改名李通 。
李春在用功读书识字的同时,非常喜欢算术 。有一次先生出了一道算术题:“一伙老头去赶集,半路碰上一堆梨,吃仨多仨,吃四个短俩 。”
意思每人吃三个还剩三个,每人吃四个就差两个,问谁能算出来?李春不假思索就回答是五个老头十八个梨,李先生因此非常惊叹李春的聪敏 。

李春是古桥梁赵州桥的修建者 赵县的赵州桥是谁设计建造的

文章插图
李春年岁稍长,家境渐渐衰败 。于是,李春便放弃学业跟随父亲上山凿石 。
由于他对算术的偏爱,算起数来得心应手,所以村里人分地、盖房都少不了找他去计算 。
李春还根据所学知识编出了好多算题,诸如:“一块高粱红丹丹,一伙佃农围着扦,扦七垄长七垄,扦八垄短十三 。”
求多少个佃农?多少垄高梁?
“二十个砖,二十人搬,汉子搬仨,妇女搬俩,两个孩子抬一个 。”
求几个汉子?几个妇女?几个孩子?
“一百一十一根针,一伙妇女围着分,只许把针分均,不许折断针 。”求针和妇女各多少?这些算题一直流传至今 。
当时父亲每次出去承揽石头活,也都由他造出预算 。按他所造的预算,每项工程所备的材料都与实际不缺不少,不剩不余,恰到好处 。
李春心灵手巧,思路开阔,他设计的造型和做出来的石活总比别人的新颖奇特,具有超前意识和丰富的想象,人们都称他是活鲁班 。
从此,李春的名字越传越远 。

李春是古桥梁赵州桥的修建者 赵县的赵州桥是谁设计建造的

文章插图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被誉为“四通之域”的赵州,北上可通涿郡蓟县(今北京市),南下可达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至冀州,西通太行 。
陆路车旅络绎不绝,水运船只昼夜繁忙 。
发源于获鹿五峰山的洨河流经赵州城南,每逢夏季,雨水山泉顺流而下,洪涛汹涌,给两岸车辆行人带来极大不便,当地人们渴望建桥,争相捐资 。

李春是古桥梁赵州桥的修建者 赵县的赵州桥是谁设计建造的

文章插图
为了建桥,官府先后到赞皇、获鹿、柏仁等地勘察石质,寻找工匠 。当得知名匠李春的情况后,专程邀请李春为修建大桥的总指挥,李春欣然前往 。
经过周密考察和对比,决定用柏仁境内的唐山、干言山的石头造桥 。
同时根据水陆交通的需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精心绘制图纸,详细计算用料,挑选能工巧匠,集思广益,使设计达到精确无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