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车辐条起什么风水



木车辐条起什么风水

文章插图
王家洼战国墓2号墓室
木车辐条起什么风水

文章插图
王家洼战国墓马车饰片(现藏秦安县博物馆)
木车辐条起什么风水

文章插图
四瓣花金箔饰片(现藏秦安县博物馆)
如果文物承载着过往的历史,那么它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天水秦安县发现的王家洼战国墓地虽然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其中发掘出的文物,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战国西戎贵族的马车、装饰工艺和文化 。一件件马车饰片,向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各县区及陇南市礼县一带是大秦帝国的发源地 。在大秦崛起的过程中,秦人的后方始终都存在着一个不可小视的部族群——西戎 。西戎不是单一一个部族的名称,而是商、周时华夏族对西部各少数部族的总称 。在文献记载中,通常在“戎”字前加个定语来加以细化、区分 。陇右地区的西戎主要有:冀戎、邽戎、绵诸戎、豲(huán)戎 。大体而言,冀戎分布在今甘谷县,邽戎分布在秦州区,绵诸戎分布在麦积区、清水县一带 。以庆阳市宁县为核心居住地的义渠戎,是战国中期西戎诸部中力量最强的,割土裂疆,势力很大 。秦国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将义渠戎征服 。另有大荔戎、姜戎、陆浑之戎等分布在陕北、豫西一带 。
【木车辐条起什么风水】王家洼战国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五营镇王家洼村北部,占地10万平方米 。2009年8月,秦安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盗墓案,收缴被盗战国时期车马上的装饰品文物80余件 。2009年8月至201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所在范围进行了勘探与抢救性发掘 。考古队挖掘清理战国墓葬3座,出土文物有铜器、陶器等,其中绝大多数为车马器,其次为容器、装饰品等 。2号墓马车保存较好,发掘出完整的车乘(马骨+车),文物共计160余件 。车衡长1.3米、辕长3.2米,其中辀首至车厢前部分长1.7米 。车辕有辀首、辀尾,车辕直径0.11米 。北侧和南侧各有车轮,但大小不一,可以辨识出的辐条分别为19根、24根 。车轴直径为0.1米 。车厢平面呈圆,整车铜饰完整无缺 。
春秋战国时期,礼制对马车有严格的要求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周天子生前乘坐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死后陪葬也是这个规格,被称作“天子驾六” 。在考古挖掘和文物出土时,称有马车的陪葬坑为“车马坑”,车马坑里有“车马器” 。在墓葬中,陪葬的马往往只剩下了骨架,而车舆则有可能附着一些精美的装饰品,如金银饰品、玛瑙等 。
追溯马车的发展,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根据考古学家杨泓等人研究,商代后期双马木车已较多地用于军事;西周时马车的车前驾马数量增加,车的毂部附加了铜饰,车辐增加,轴头缩短,马具改进,出现了配套的新兴格斗兵器;东周时期的马车据形制和装饰的不同,可分为华美的乘车和用于军事及田猎的战车;战国时期,钢铁兵器和防护装具相继出现,骑兵兴起,著名例子如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少数民族有先进的骑兵制度和技术,所以汉族诸侯纷纷学习、推行这种制度和技术,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据考古专家考证,王洼墓地为战国西戎贵族墓地 。出土的马车金属饰片有铜制和金箔两种,是镶嵌在木制马车上的,主要为装饰功能 。形状有三角形、菱形、长方形、花瓣形等,纹饰为镂空卷草纹 。因为游牧民族和草天天接触,所以在装饰题材上采用了卷草纹、花瓣形 。这种装饰构思,取自生活,显得亲切自然 。其中金银制品的制作工艺是将金银捶打成薄片,以錾刻和模压的方法在金制品表面制作纹饰和图案 。这一组文物,带有鲜明的草原游牧文化特点,不同于秦人的装饰特点 。可以想象,乘着一辆带有黄铜、黄金装饰的马车是何等的豪华威武 。这个墓地出土的马车华美、精致,用之陪葬逝者,可见西戎贵族对马车的喜爱 。比较遗憾的是,该墓群出土的240余件文物中,尚未有“虎噬羊”“大角羊”等北方青铜文化的金属饰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