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职高什么时候国家级 中策职高前身


中等职业教育的存与废 , 在职教战线一直是一个不容讨论的话题 , 一句“职普比大体相当” , 为一切噪音盖棺定论 。虽然在某些地区 , 职普比早已悄悄地不那么“相当” 。
今年 , 由一个职教强省“普高扩招”引发的地震 , 令众多职教管理者、研究者与实践者感到不安 , 担心震波会向全国传导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改革方向的讨论 , 一直占据着职教圈的民间舆论场 。
近日 , 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中青年职教论坛等职教界重磅会议上 , 均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设立了专门的讨论时段 , 将网络的唇枪舌剑变成了台上的公开喊话 , 打响了中等职业教育保卫战 。
1.教育结构改革成果必须坚持
11月7日 , 教育部在长沙召开教育奋进之笔新闻发布会 ,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会上介绍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这两个计划的实施成效 。在记者提问环节 , 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这个敏感话题上 , 王继平对此作出回答 。
王继平认为 , 职普并行是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重大成果 。40年前的1978年 , 是邓小平同志提出 , 改革中等教育 , 提高农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 。“改革成果要坚持” , 王继平强调 。
王继平继而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保持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是86% , 90%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 如果中职教育退场 ,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讲高中阶段教育要多样化发展 , 多样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中等职业学校就是基本形式之一 。”
王继平谈道 , 中等职业教育现在的问题是比较优势不强 , 而只有比较优势存在 , 中等职业教育才有吸引力 。因此 , 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终身发展有基础”的教育 , “这样它的优势就出来了 , 而且很可能代表着我们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方向” 。
有职教界人士评论 , 这是“地震”小半年来 , 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次正面回应 。3天后 , 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上 , 王继平再次重申了以上观点 。


中策职高什么时候国家级 中策职高前身

文章插图



2.圈外人的质疑圈内人的辩护
4∶6 , 当下的职普比 。比起20年前的那次中等职业教育大滑坡 , 失守尚不算最严重 。
在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玉静看来 , 中等职业教育40年的发展 , 每一个10年 , 都可视作一个发展阶段:1978至1987年 , 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开始起步;1988至1997年 , 从规模发展走向质量提升和规范发展;1998至2007年 , 从大滑坡到迎来发展机遇;2008至2017年 , 从规模高峰到现代化困境 。其中最辉煌的时期要数1995年 , 当年中职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一度达到62.4% 。但仅过3年 , 就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 2004年则一路下探到38.83% 。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徐国庆认为 , 20年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大滑坡和这一次有着本质的不同 。20年前是由高校扩招和中专毕业生取消干部身份所引发 , 缘由是外部的教育制度改革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而这一次的滑坡 , 则主要是由于产业升级阶段的社会矛盾聚集 。“中职办学困境的形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需要不需要 , 而是要看谁需要 。现在是个体需要与国家需要、产业需要产生了错位 , 个体可能不需要 , 但国家和企业非常需要 。”徐国庆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