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机是什么?30 秒截一下员工屏幕,在家也有被检测可能( 二 )


王落北:对于离职监控此类事件 , 只不过是深信服把“离职监控”API 化了 , 售出产品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 , 但实际上 , 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只要有 IT 运维部门 , 都可以知道员工每天使用公司提供的网络 , 登录过哪些网站 , 在这些网站上花费多长时间 。
如果站在公司立场来讲的话 , 这样做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 因为公司没有办法保证所有员工都是忠诚度非常高 , 也没办法确保员工在有离职意向时 , 会提前告诉公司 。
实际上 , 很多员工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 会采用“骑驴找马”的方式 , 先找到合适的工作 , 再“跑路” 。 所以公司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 想要提前知道哪些岗位即将有人离职 , 而有些关键岗位 , 招聘成本比较高 , 确实需要提前招人 。
建议打工人在使用公司网络的情况下 , 要谨慎一些 , 如果涉及隐私 , 尽量用自己的流量、自己的设备 。
凤凰网科技:企业使用此类监控系统的动机是什么?
王落北:这其实是希望员工在工作时间只做与工作相关的事情 。 但为什么员工在工作时间内 , 会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 其实关键原因是 , 他对这件工作本身不热爱 。
其实我觉得企业做这类监控系统也好 , 分析员工心理也好 , 与员工谈话也好 , 都是一些手段 , 这些手段没有高下之分 , 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 , 是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是否一致的问题 , 如果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 员工自然会把自己手里的工作都做好 , 但如果员工不认可公司的目标 , 公司天天监控员工 24 小时 , 员工也不会把工作做好 。
企业与其把钱、精力放在这种低效的手段上 , 不如好好想一下企业战略目标 , 企业对用户、对员工的价值 。
凤凰网科技:企业的员工怎么去感知有此类系统的存在?
魏老师:从技术上来讲 , 做上网行为管理它是为安全而生 , 主要用于网络流量管控或者员工访问恶意网站、访问钓鱼邮件等情况 , 最终实现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
但是随着现在大数据、AI 技术的发展 , 导致现在公司收集到的上网数据可以进行更深度的建模分析 , 比如关联招聘网站数据 , 定位设备信息 , 然后定位到员工个人 。
另外 , 如果员工要是用自己电脑办公 , 公司要想监控到上网数据 , 一般都会安装软件 , 员工如果发现信息被收集 , 可以登录使用内网的渠道去感知 , 系统是不是在监测自己 。
王落北:部分公司要求员工在电脑和手机上装一些公司要求的软件 , 但部分软件其实具备监控功能 。
比如 , 我见过最夸张 , 就是 30 秒截一下你的电脑屏幕 , 屏幕上面的所有的文字信息都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去保留下来 ,同时也可以通过 OCR 去提取其中的关键文字信息 , 其实如果员工在工作时间聊工作的话 , 没问题的 , 但如果员工在家里 , 用家庭网络去聊私事 , 也可能被检测到 。
除了我不建议大家在公司 , 用公司网络去做私事外 , 还有就是公司提供的电脑 , 带回家时也要先检查一下 , 有没有可疑软件 , 并尽量少用这台电脑做私事 。 所以 , 员工尽量用私人设备、自己的移动网络 , 来做自己的私事 。
凤凰网科技:请问公司是否有权利对员工进行全天候的管控?
夏海龙:全天候的监测 , 这么夸张的程度当然是不合理的 , 如果覆盖到员工私人时间的隐私 , 比如说个人手机等设备的监控肯定是不合理的 。
但针对刚才魏老师提到了“反监测”的一些方法 , 我也要给大家提个醒 。 法律会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 员工如果通过相反的一些技术措施去突破法律保护 , 获得了不应该知晓的商业信息 , 也会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