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机是什么?30 秒截一下员工屏幕 , 在家也有被检测可能
 打工人想离职、上班“摸鱼” , 老板“全”知道? 
 日前 , 一款监测员工离职倾向的系统被曝光 ,该系统可提前获知员工的跳槽意向 , 甚至能够知道员工什么时间、在哪些网站、投了多少封简历 。
 该系统的研发主体被指向一家叫深信服的上市公司 。 目前该公司已经下线了相关产品介绍和相关案例 , 但对于此事的讨论正在网络发酵 。
 使用该系统的公司是否侵犯员工隐私权?公开售卖的这类产品是否违法?打工人如何能够知道自己正在被监测?这类产品能够售出并有一定市场是基于什么样的商业逻辑?企业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职场环境? 
 凤凰网科技频道“风眼对话”栏目连麦对话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职场大 V 王落北、网络安全技术专家魏老师 , 共同探讨这一系统引发的话题和争论 。
 出售和使用“离职监控系统”不违法? 
 凤凰网科技: 深信服没有正面回应 , 只是删除了相关产品信息 , 知乎也予以否认 。 从技术上来讲 , 监控员工离职倾向好实现吗? 
 魏老师: 网上行为管理的设备(系统) , 能够实现分析员工的上网时间、登录网站信息等功能 。 当然 , 这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 因为不仅要收集上网数据 , 还要进行相应的网络数据分析工作 。
 凤凰网科技: 开发出售和购买使用此类产品的公司是否涉嫌违法? 
 夏海龙: 这样的一个系统 , 在功能上看起来会被用来采集敏感信息 , 但是从技术上来讲 , 它可能并没有使用到法律禁止的技术 。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 , 它只是包括了系统检测、数据分析功能的服务 , 因此这个产品本身是没问题的 , 法律没有禁止销售有这样功能的系统 , 这个产品在法律层面来讲是没有问题 , 可以生产和销售 。
 生产这种产品不违法 , 那么 , 公司用这种系统去监测员工是否涉嫌违法?隐私权这个概念要相对的来分析 , 并不是说员工在公司被公司监控 , 就可以直接判定侵犯了员工隐私 。
 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 , 隐私权的范畴相对来讲比较宽泛 , 对隐私权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场合和场景 。 也就是说 , 某一个行为在特定情况下 , 可能构成隐私 , 但放在另外一个场合就不属于隐私 。
 比如说 , 情侣间的亲密活动 , 如果是发生在他的家里面 , 绝对是属于个人隐私 , 那么 , 任何形式的偷窥 , 都是不道德的 , 甚至是违法的 。 但是如果说同样的行为发生在地铁 , 或者说甚至是通过网络服务的方式来直播 , 那就不仅不属于隐私 , 甚至是涉及违法犯罪 。
 具体到这次事件中 , 站在员工角度来看 , 劳动者无疑有自主择业的自由和权利 , 包括他在在职期间浏览招聘网站、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投递简历、面试 , 这本身没有问题 , 也是劳动者的固有权利 。
 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 ,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 , 也有权利要求劳动者按照公司的规定和时间 , 提供劳动服务 , 这就包括对劳动者进行一定的管理和考核 , 甚至利用技术手段对劳动情况进行监控、分析 。
 但法律上 , 不能直接判定它是违法的 , 或者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 , 那么 , 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劳动合同法来判断 , 这种监控的限度是否合理 。 这就需要根据 , 公司的监控情况 , 有没有事先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 , 员工是否知情来综合判断 。
 如何反监测?涉及隐私的用自己的网络和电脑 
 凤凰网科技:王落北老师作为职场博主 , 对公司职场情况非常了解 , 也能经常收到职场的投稿 , 据您了解 , 此类监控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普遍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