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新闻事件 三只松鼠被下架( 二 )


过完年后 , 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或特地、或路过到上海 , 来我公司坐坐 , 喝杯茶 , 与我聊聊天 。他们都觉得我们伊视可的“验光车上门配眼镜”项目走的如此稳健 , 必然有什么秘诀可以分享 。
但是当我说完后 , 往往大家都会略感失望 。因为貌似从中并未获得任何“火箭式增长”的杀手锏 。甚至还有的朋友听完后脑洞大开 , 反过来劝我说:你们这种Uber式的O2O模式 , 除了让全国有志在眼镜行业创业的年轻人、投资人或同行 , 以验光车共享经济的形式参与进来 , 同样也可以吸收传统眼镜店进来啊 , 你给他们导流 , 就像天猫那样 , 做平台......
每逢听到这里 , 我就会故意岔开话题 。因为我知道他的idea很好 , 逻辑也没错 。但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 从一个idea到一个能够成熟运营的商业体系 , 有多难 。要经历多长时间 , 多少曲折 。建团队、试错、调整、资金、标准化、体系化......这和种树的过程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会有很多创业成功的人 , 或者成功的投资家都会说: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创意 , 缺的是有能力、有恒心、有狼性的创业团队 。
是啊 , 中国最缺的是能够把创意变成体系 , 从而真正创造商业价值的人和团队 。这个过程漫长、曲折还不算什么 , 更关键的是脏、苦、累 , 同时还每天伴随着死亡的危险 。所以在我看来 , 三只松鼠出这样的事情 , 有可能是团队跑的太快 , 有点累了 。是不是 , 应该稍微的停下来 , 看一看 , 歇一歇?
第二 , 创业井喷 , 政府的辅导工作应该多于处罚政策 。
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创业者在给我的评论中说道:三只松鼠很冤枉 。政府只监管 , 不辅导 。很多“政策”其实创业公司并不能够完全领会和理解 , 或者偶有疏忽 。若能通过政策辅导 , 帮忙一起纠正 , 就不会出现类似的事件 。毕竟企业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存在的 , 这一点与政府目标是殊途同归的 。如果“只监管 , 不辅导 , 只惩罚 , 不引导” , 那创业者会越来越畏首畏尾 , 谨小慎微 。这样一来 , 还创什么新?创什么业?
同为创业者的他 , 年前因为广告法做了调整 , 许多敏感字眼不许用了 。所以在新的广告法宣布的那一天 , 他就立刻让公司的技术、文案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网站 , 把所有第一、最、顶级等敏感字眼全部去掉了 。但是由于网站过于庞大 , 文字可以通过代码的检索功能找出来进行更换、修改 , 但是许多嵌在图片里的文字由于在alt文本中没有标注 , 导致个别敏感词汇没被查出来 。但是眼尖的某些政府机构 , 就把这样的疏忽给“截屏”了 。
起初只是监管部门拿着“截屏”到公司来 , 找相关责任人聊了一下 , 指出了问题 , 并要求马上整改 。公司方面当然二话不说 , 赶紧把此前的的疏忽给纠正了过来 。当时他们还觉得政府够人性化 , 发现了企业纰漏就立刻上门来指导 。
但是不想 , 过了一个年后 , 该监管部门一个电话打给公司法人代表 , 让他过去一下 。一进办公室门就被告知 , 年前的事情已经立案 , 要罚款200万 。这位创业者当时就蒙圈儿了:公司是一家纯互联网公司 , 靠风险投资在快速试错阶段 , 并没有盈利 。2016年 ,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情况复杂 , 投资人空前慎重 。所以公司资金链已经非常吃紧 。不要说200万 , 哪怕罚20万 , 也意味着公司会关门倒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