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都包括 除了让资产流通

互联网把人类文明的两大标志——文字和货币“比特化”,但仍然版权不明、易受攻击,信息交流和财富流通仍然严重依靠于中心化组织,例如其中的授信和征信服务 。
区块链(Blockchain)的底层逻辑是以共同竞争记账方式存储信息,每一页加密账本相当于“区块”,而交易审核结果盖上了不可篡改的时间戳,遍布存储于整个网络 。这种“分布式总账技术”带来了权益归属和陌生人的互信,为资产自由交易带来了曙光 。
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为何能成为金融科技的最大热门?截止6月18日,1个比特币约合18750元人民币,全球数字资产总市值已经超过了1100亿美元,数字资产种类达到4321种,市值1亿美元的数字货币就有40多种;那么,币与币之间、链与链之间、数字币种与法币之间、物理资产与比特资产之间的自由流通成为巨大的痛点,如何才能搭建起资产从原子世界跃迁到比特世界的桥梁呢?与区块链同样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AI),二者结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本文试做解 。

流动资产都包括 除了让资产流通

文章插图
一、区块链产业如火如荼,国内创业者“比较优势”凸显
区块链是由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奠定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提出,而比特币正是中本聪创立的用来奖励参与者竞争记账的酬劳,主要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来“挖矿”并得到奖金 。而“挖矿”是一个比拼共识算法能力的过程,需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四大比特币“矿池”主要是集中在中国西南以及内蒙古地区 。
在公有链任何节点都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区块链中的计算,都可以下载获得完整区块链数据(全部账本),随着区块链自身的安全级别提升,在私有链之中,很多节点都有访问权限,只有特定被许可的节点才能被公开访问 。
“智能合约”的出现是要解决把法币协议转化为比特世界中的协议问题,智能合约能够加速现实货币在区块链之中成为“可编程货币”,而如何使法币与数字货币连接,进而联通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促进资产在两个世界间的交互和应用?就需要“比原链”来解决了 。
“比原链“由国内区块链行业最大的开发者社区巴比特打造 。与其他的单一资产区块链相比,“比原链”的区块链交互协议更适合多元比特资产比如数字货币、收益权、非上市股权、债权等基于智能合约进行复杂性交互操作 。
中国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资额度世界第一,区块链是与移动支付、保险等并列的赛道,BAT在近两年纷纷布局区块链,百度与Circle(跨境支付)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与以太坊合作开发金融云、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基于腾讯云做联盟链云服务等 。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总共455家区块链公司累计融资额为19.47亿美元,国内的区块链创业者融资公司就有61家 。
此外,火币网、OKCoin币行、Coinbase等交易所盘活了世界上绝大多数比特币资源 。币圈、链圈、金融圈等产业链创业者逐渐在巴比特社区聚集,不过,区块链的发展阶段类似于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亟需爆发,但首要前提是资产能流通 。
二、资产在比原链上自由交互,为什么更有效率?
人们的资产分布在原子(Atom)世界和比特(Byte)世界,前者主要是传统物理世界对应物的权证、权益、股息、债券、情报资讯、预测信息等;后者主要是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比特币、以太币以及各种公有链、联盟链代币 。而物理世界中的收益权、股权、债权、证券化资产等迁移至区块链账本,是金融科技的大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