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的前一句是什么 蛇吞象是啥意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句俗语 。这句话最早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一文中,里面仅有一句话“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巴地也就是我国四川的古称,巴地的一条大蛇吃了一头大象,直到三年以后才把大象的骨头吐出来 。这是关于蛇吞象最早的记载,后来在屈原的《天问》中又说:灵蛇吞象,厥大何如?由此可见,“大蛇吞象”在以前都是有明确记载的 。

蛇吞象的前一句是什么 蛇吞象是啥意思

文章插图
蛇吞象
不过在后世流传着流传着竟然成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这根本不是最初的含义 。因为按照《山海经》这部上古神话传说来看,上古时期的大蛇是绝对能够吞下一头“大象”的 。
比如说身长千里,居住在章尾山的人面蛇身的“烛龙”,这条大蛇全身红色,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 。它的呼吸和声音,可以化作天地之间的风雨雷电,影响着人间四季的变化 。不过,这条“大蛇”会以天地之间“守护神”的形象出现,不太可能吞食大象 。
蛇吞象的前一句是什么 蛇吞象是啥意思

文章插图
烛龙
倒是在另一本记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古籍《淮南子》当中,生活在北方大河“凶水”当中另一条大蛇“九婴”很有可能会吞食大象,这个怪物长了九个脑袋,是《西游记》当中“九头怪”的原型 。
由于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凶水也变得沸腾起来,九婴承受不了水温,于是经常上岸,见到人跟动物就吃,祸害四方,后来被大羿射杀 。但这条蛇有九个头,说它三年才消化一头大象,似乎也说不太过去 。
蛇吞象的前一句是什么 蛇吞象是啥意思

文章插图
九婴
直到清代在罗洪宪的诗词中才找到“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从古代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突然就变了模样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两个不同的关于“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版本 。
故事一:相传一樵夫上山砍柴时,救了一条小蛇,并把它带回家帮它疗伤 。伤愈后的小蛇并没有被樵夫放归山林,而是将它留下来作为宠物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人与蛇之间感情也愈加深厚 。后来蛇越来越大,樵夫无力饲养,就把蛇放到山上自己生活 。
还会定期的前来看蛇的一举一动,蛇最后也长成一条巨蟒,后来樵夫去世,就由他的后代继续看管大蛇 。直到有一个后代当中出了一个叫“象”的樵夫,因看到员外家的千金重病,只有蛇胆能救 。于是象就向大蛇索取蛇胆救命,大蛇碍于祖上“救命之情”便答应了 。“象”也由樵夫一跃成为富家公子哥,生活本来很美满 。
蛇吞象的前一句是什么 蛇吞象是啥意思

文章插图

一日,“象”来到京城偶然间看到“公主重病也急需蛇胆治病,病愈后可娶公主为妻”,贪得无厌的“象”揭了皇榜,再次前来大蛇这边求助 。这一次,大蛇直接把“象”吞到肚子里吃掉了,也因此“人心不足蛇吞象”成为“贪婪”的代名词 。
故事二:宋仁宗年间,一对乡野母子住在山村,儿子王妄已经三十多岁还没有娶到媳妇儿,每天靠去山上割草卖草维持生计 。后来割草过程中,发现一条小花蛇受了伤 。就把它带回家治伤,在母亲的照料下,小蛇很快康复了,从此跟这家人形影不离 。直到有一天,小花蛇爬到外面晒太阳,结果在太阳的照射下,很快长大了,还能说话 。
蛇吞象的前一句是什么 蛇吞象是啥意思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