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沙龙广播稿 百科沙龙广播稿初中生( 四 )




我赶紧将他扶起 , 帮他仰卧床上 , 从他手中夺下稿子 , 嗔怪地说:“杨老师 , 这么晚了你还看稿!咳嗽得这么厉害你还吸烟!”


他一动不动地仰卧着 , 喘息了半天才能说出话:“我觉得我快活不长了……我不能为你们做什么更有意义的事 , 也只有为你们看看稿了……我想多看……”


第二天 , 他病倒了 , 被送到兵团医院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我与其他兵团创作员们通信 , 总要探问杨防老师的情况 。


那次大病后 , 他又参加过一次创作培训班 , 没坚持到结束 , 又病倒了 , 又被送进医院 。我上大学的第二年 ,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 。


杨防 , 他是我文学上的老师 , 他也是我们文学上的老师 。所有当年兵团的业余文学创作员 , 都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


李龙云说过一句话:“他是为我们累死的 。”


我在一篇小说《北大荒纪实》中 , 写到一位老编辑 , 就是以他为人物原型的 , 而且用的就是他的名字——杨防 。

百科沙龙广播稿 百科沙龙广播稿初中生

文章插图

和当年在北大荒一起度过青春岁月的知青战友们合影


一九八二年我们十名北大荒知青重返北大荒“探家” , 十人中九人认识他 , 对他怀有深厚感情 。我们曾想到他家中去看看 , 到他坟上去凭吊 , 但因行止匆匆 , 未能如愿 。


又要谈到所谓“个人奋斗” , 我认为我们北大荒知青中如今当了编辑、编剧、作家的朋友们 , 可以说人人都是“个人奋斗”过来的 。但是 , 在我们走过来的路途上 , 的的确确有兵团对我们的扶植和培养起过重要作用 , 的的确确有像杨防、崔干事这样的人的鼓励和鞭策起过重要作用 。如果为了将自己塑造得更像“个人奋斗”者而矢口不谈这一点 , 那也的的确确是忘恩负义了!


我不能忘记我的母亲给过我一个文学的“世界” 。


我不能忘记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培养了我讲故事的能力 , 培养了我少年时期的写作兴趣 。


我也同样不能忘记杨防老师 。


我更不能忘记崔干事 。


从十九团回连队不久 , 我被调到了我们一团宣传股做报道员 。我的整个心已完全被文学吸引 , 主要精力在写小说、散文、诗歌方面 。我做报道员的一年内 , 没写过一篇报道 。幸亏团宣传股不止我一个报道员 , 股长和宣传干事对我很宽容 , 从未加谴责 。


我不习惯在团各级领导们的视线以内活动 。尽管我处处注意 , 他们也还是能从我身上发现许多他们所不能容忍的地方 。我的种种努力徒劳无益 , 索性我行我素 。
百科沙龙广播稿 百科沙龙广播稿初中生

文章插图

一年后 , 我被“精简”了 , 偌大一个团部 , 只“精简”了两个知青 , 我是其中一个 。我被“精简”的直接原因 , 后来成了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情节 。小说中的“我”因母亲生病 , 连里不批假 , 擅自回到城市探望母亲 , 其实是发生在我们团木材加工厂一个鹤岗知青身上的事 。小说中副指导员李晓燕替“我”向连长辩护的情节 , 是源自木材加工厂团组织生活会上 , 发生在我与木材加工厂连长指导员之间的一场大辩论 。我因此而犯了“思想立场错误” , 遭到被“精简”的命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