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沙龙广播稿 百科沙龙广播稿初中生( 九 )




我以为她是想要忘掉我……


一年后我被推荐上了大学 。


据说我离开团里的那一天 , 她赶到了团里 , 想见我一面 , 因为拖拉机半路出了故障 , 没见着我……


1983年 ,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奖 , 在读者来信中 , 有一封竟是她写给我的!


算起来 , 我们相爱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


我当即给她写了封很长的信 , 装信封时 , 即发现她的信封上 , 根本没写地址 。我奇怪了 , 反复看那封信 。信中只写着她如今在一座矿山当医生 , 丈夫病故了 , 给她留下了两个孩子……最后发现 , 信纸背面还有一行字 , 写的是——想来你已经结婚了 , 所以请原谅我不给你留下通讯地址 。一切已经过去 , 保留在记忆中吧!接受我的衷心的祝福!


信已写就 , 不寄心不甘 。细辨邮戳 , 有“桦川县”字样 。便将信寄往黑龙江桦川县卫生局 。请代查卫生局可有这个人 。然而空谷无音 。


初恋所以令人难忘 , 盖因纯情耳!


纯情原本与青春为伴 。青春已逝 , 纯情也就不复存在了 。


如今人们都说我成熟了 。自己也常这么觉得 。


近读青年评论家吴亮的《冥想与独白》 , 有一段话使我震慑——“大概我们已痛感成熟的衰老和污秽……事实上纯真早已不可复得 , 唯一可以自慰的是我们还未泯灭向往纯真的天性 。我们丢失的何止纯真一项?我们大大地亵渎了纯真 , 还感慨纯真的丧失 , 怕的是遭受天谴——我们想得如此周到 , 足见我们将永远地离远纯真了 。


“嚎啕大哭吧 , 不再纯真又渴望纯真的人!”


他正是写的我这类人 。
附:
我与梁晓声的初恋作者:董秋娟


百科沙龙广播稿 百科沙龙广播稿初中生

文章插图

70年代知青董秋娟
作者简介:董秋娟是牡丹江市知青 , 下乡时在黑龙江兵团一团38连当卫生员 。后调佳木斯市桦南石灰石矿医院 , 退休前在牡丹江市属一个企业卫生所任所长 。
列车在燕赵大地上急驶 , 几个小时后就要到达首都北京了 。


一周前 , 我还在祖国的东北边陲小城 , 牡丹江市的一家企业卫生所 , 当我的“万金油”大夫 。幸运的接到了上级卫生部门的通知 , 去北戴河参加一个学习班 。接到通知的一刻 , 闪现在脑海里的一个念头是我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去一趟北京 , 探望20年前的恋人梁晓声 , 圆我多年的梦想 。不仅仅是因为他这几年成了名人 , 而是因为 , 在那遥远的过去 , 在我们共同度过的知青岁月中 , 给我的人生留下过永远的记忆 。
一封不留地址姓名的贺信
那是1983年 , 我在佳木斯医学院妇产科实习 。一天 , 做完了一例难产的剖腹产手术 。回到办公室 , 无意间低头看见一本杂志上熟悉的身影 , 那是梁晓声身穿羽绒服的照片 , 并有荣获优秀小说作品奖的名单 。记得那时他获奖的作品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看到他的成功 , 分享他成功后的喜悦 , 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和激动 。此时的我 , 正在承受着刚刚失去了丈夫的苦痛 , 留下我和一个仅年满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得知他作品获奖 , 这意外的惊喜 , 无异是在我灰暗的心中投入了一片阳光 。顿感精神振奋 , 当即提笔就在那张病历纸的后面 , 写下了我对他衷心的祝贺 。我不想打扰他获奖后的喜悦 , 也不想引起他的注意 。只希望这封短信能做为许多贺信中的一个 , 是一个来自东北边陲小城 , 没有地址不留姓名的贺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