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起这个三级防治,首钢医院副院长王健松显得颇为自豪 。“这与首钢自身的医疗体系有很大关系,可谓有先天优势” 。原来,从五十年代起,首钢医院就已形成非常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系统,其首任院长在五十年代便提出对“首钢职工和家属从生到死都要管”的理念,学习苏联经验,建立“车间医师负责制”,每个车间和地段(相当于现在的社区)都有自己的保健医师 。厂矿的保健站全面负责职工健康;地段医师负责退休职工及职工家属健康管理 。
“有了这个基层保健体系的基础,开展大规模的高血压普查防治便更方便有序 。”刘力生说 。
吴锡桂(中)教授、王淑玉(左)教授与健康时报记者畅聊当年 。牛宏超/摄
十年随访降压达标率达71%,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可实际上,给万名工人查血压,督促用药,哪儿那么容易 。
三级管理体系中,对按时吃药、按时复查等都得做细致的登记 。如今已七十多岁的王淑玉教授,戴上老花镜,翻着如今已经泛黄的《首钢医院心血管病资料汇编》,指着上面细致繁密的数字与表格对记者说,“当年没有电脑,这些都是我们一笔笔算出来写上去的 。”
若论苦,在这么大面积的区域开展三级防治,让措施“四角着地”,可不是件美差 。
一个车间七八百工人,哪能保证人人都去量血压?“不去,我们就下去找 。”工人在高炉上干活,医生就在底下等着量血压、送药,烟熏火烤粉尘飞 。原阜外医院流行病研究室主任吴锡桂教授忆起当初,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带着几个医生猫着腰穿过黢黑通道,背着仪器走进车间,在那个钢花飞溅、铁水奔流的环境里,一不小心,穿的塑料凉鞋鞋底就会与滚烫的地板砖粘连在一起 。“那时境界很高,不怕苦,也不说累,就为了工人一个好身体,少休工 。”吴锡桂笑说 。
何时复查,何时调整药量,医生比患者记得还清楚 。
王淑玉被大家称为“活字典”,作为车间医师,下管的几百号工友,谁身体什么情况,什么时候该量血压了,她都了如指掌 。熟到“有时都可以预测到下个月这个工人会不会再休工 。”
廖艳华的父亲就是车间医师,一毕业就接了父亲的班而进了厂,继续当起车间医师,天天量血压,赶上体检人多的时候,一天量几百个,“手上都磨出了茧子 。”
又何止是量血压 。
还要宣传如何预防高血压 。首钢基层医务人员就写板报,做宣传册,更多的时候,要下去找病人,直接进车间,趁着工人休息,就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面对面说 。所谓“登三轮的腿,说相声的嘴 。”还要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营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知识俱全,否则不是出门碰壁,就是讲话没人听 。很多预防常识,医生掰开讲,揉碎了说 。“与其告诉他高血压的危害,倒不如拉家常,直接说,老李,这段时间血压控制不好啊,少吃盐 。下个礼拜接着去复查 。有时还得给解心宽,一生气着急,血压又上去了 。”廖艳华直接跟工人打交道,称这为有效的“话疗” 。
1982年,对最初的10450名筛查工人进行10年随访,对已经管理的3178例高血压患者做分析,血压管理率达到60.8%,控制在临界以下的达71% 。(据首钢医院心血管病防治所资料汇编1969年~1990年)
也是在这一年,刘力生教授带着首钢高血压管理的5~10年随访结果在WHO(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作报告,引起世界关注,WHO曾派专人来考查,认为首钢这种终生管理和随访的模式(from cradle to grave,即从生到死)为流行病研究和高血压管理提供了最佳基地 。这种高层医疗机构帮扶,基层医疗配合,让工人血压得到控制的办法有效,也是可行的 。WHO专家认为,对首钢队列人群进行随访将对中国的高血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广播稿生活小常识400字
- 生活小百科广播稿200字 生活小百科广播稿1200字
- 科普小知识广播稿范文大全
- 生活小百科广播稿小学生 校园科普小知识广播稿子
- 新闻广播稿开头 新闻广播稿
- 逆行不小心撞死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吗
- 广播稿哲理故事200字 广播稿200字人生哲理短句
- 百科沙龙广播稿 百科沙龙广播稿初中生
- 三年级广播稿怎么写 三年级广播稿怎么写最简单的
- 适合小学生广播的美文 小学生广播稿美文欣赏古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