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75年,吴锡桂教授在首钢为工人查体 。
受访专家:
刘力生,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吴锡桂,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原流行病研究室主任
王健松,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首钢医院慢性病研究所所长
王淑玉,原首钢总医院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所首任所长
廖燕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首钢不仅炼钢,还炼健康 。
1969年开始,到1999年首钢搬迁,整整30年,高血压发病率从高出全国一倍,到回到平均水平甚至更低,造就了一个世界慢病防控的经典——首钢模式 。
三代科研人员,经过十年总结验证,查、管、治、防、教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了高血压,用24年的实战干预,证实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慢病,用三十多年的专家帮扶、基层管理、职工自防的管理模式,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有科学依据的综合预防措施 。
慢病正在窒息中国,损伤的不仅仅是百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正牵制着各地经济的增长 。当前,地方政府正在到处寻求控病良方,其实,家门口的首钢模式便可引以为鉴 。
每天因为高血压休工600多人,相当于一个中型钢厂不开工
上世纪50年代,医学界提出的口号是“让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也丝毫不过时 。
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情景,如今已85岁高龄的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仍然记忆犹新 。“1959年,全国第一次高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5%,首钢要远高于这个数 。”
那时首钢厂区条件并不好 。工人炼钢是“前面火炉烤,后面北风吹 。车间都是透风的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王健松想起当初那个场景说,炼钢需要力气,老理儿常说,吃盐有劲儿,工人吃菜咸得很 。厂子里年纪轻轻的工人血压高的很常见 。
当时有个粗略统计,“首钢全厂每天因为高血压休工的工人就有600多人,相当于一个中型工厂开不了工 。”1959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吴锡桂教授首次去首钢时,当时的首钢医院院长对她神情凝重的说出这个数字,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唏嘘不已 。
医疗专家进首钢,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契机使然 。在那个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盛行的文革后期,阜外医院的刘力生教授作为首批医疗小分队,下到首钢,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
“说劳动,也帮不上什么忙,到处都是大高炉,工人又担心我们出危险,干脆就干点力所能及的,给工人量量血压看看病吧 。”
于是,从1969年开始,由刘力生牵头的阜外专家联合首钢医院的基层医务人员便开始对首钢工人开展高血压普查,历时三年,筛查了10450个工人 。这一查,可不得了,查出高血压患病率为11.7%,比全国患病率高出一倍多!而且,当时工人对此并不重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病 。
“当时的风气是生病不下岗 。我记得当时有个劳动模范,天天在广播里宣传他的光荣事迹,尽管他患有严重高血压,仍天天玩命儿炼钢 。这太危险了 。”刘力生认为,这种情况下,给病人做个血压筛查,找出高血压病人并帮助治疗,非常有必要 。于是,查出来高血压的病人,当即就“管”起来 。所谓管,在当时条件下,就是简单的用药及复查,从1972年开始,又专门成立心血管病防治组,对这些高血压工人建立三级防治网,开始进行分级管理 。
“所谓分级管理,就是给查出的高血压病人按轻、中、重分级,分情况用药,并每月、每半月或每周复查一次,同时,凡血压达到三级管理水平或虽不够管理水平但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都给其建立病例,规范治疗 。”时任首钢医院心血管病防治组首任组长的王淑玉解释 。而三级防治网,就是地段和厂矿保健站、心血管病防治组、心脑病房组成三级网,由心血管防治组牵头按统一防治方案给予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在保健站进行常规筛查和治疗,需要收治住院的安排进心脑病房 。这样,经过系统治疗控制血压,评定降压疗效 。
- 广播稿生活小常识400字
- 生活小百科广播稿200字 生活小百科广播稿1200字
- 科普小知识广播稿范文大全
- 生活小百科广播稿小学生 校园科普小知识广播稿子
- 新闻广播稿开头 新闻广播稿
- 逆行不小心撞死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吗
- 广播稿哲理故事200字 广播稿200字人生哲理短句
- 百科沙龙广播稿 百科沙龙广播稿初中生
- 三年级广播稿怎么写 三年级广播稿怎么写最简单的
- 适合小学生广播的美文 小学生广播稿美文欣赏古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