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方面过堂水 左砂过堂风水( 三 )


【风水方面过堂水 左砂过堂风水】村落民居 , 一般中有大厅 , 前有走廊 。有的一侧有厢房 , 呈曲尺形;有的两侧均有厢房 , 戏称“一把锁” 。厅也叫堂屋 , 堂屋两侧的房子叫正房 。厅两侧各有一间正房的叫“三大间” , 也有“五大间”、“七大间”甚至“九大间”的 。富家多住由前后两进或多进、左右横栋围成的庭院 , 中有天井 , 植以花木 , 前有地坪 , 外建槽门、围屋 , 并有八字墙、山字垛、照壁等 。
大户人家 , 前后迭屋有五进甚至七进之多 , 每进厅屋均设镂空雕花屏风式中门 , 每厅之间由木柱斗拱重檐歇山式过亭相连 。逢喜事各进中门洞开 , 从大门至上厅神龛 , 深数十米甚至百余米 。正厅两侧有对称式横厅 , 厅外连厅 , 回廊与巷道将数十栋房屋连成一个整体 , 外人进屋 , 如入迷宫 , 知进不知出 , 颇具建筑、艺术价值 。这种聚族而居的大屋场在民国以前并不鲜见 。
以前百姓为避兵匪 , 有的于家中修夹墙 , 即在两房之间加砌一道墙 , 两墙之间留约1米宽的空间作暗室 , 放些不常用的较贵重的物品 。必要时 , 人从楼上下去匿藏 , 外人难于发现 。
长沙县民居大小及建筑用料 , 因地而异 。滨湖平原 , 房屋多为青砖脚、土砖墙或泥抹墙茅屋 , 进深多不足8米 。丘陵地区 , 因木材丰富 , 地势适宜 , 房屋较高大 , 屋脊有的高达8米多 , 进深多在8米以上 。一般于楼袱上钉木楼板 , 楼上可开铺、储粮、堆农具杂物 。墙脚多用麻石、红石或烟砖 , 墙体多为土砖砌成 , 也有土筑的 , 甚至全用木质墙 , 称木心屋 。富家也有烟砖到栋的 。山区屋基多用青石板砌成 , 以土筑墙为主 , 覆青瓦、稻草或杉皮 。铜官集镇及其附近多盖陶制的筒瓦和大瓦 , 有的公共建筑屋面盖黄、绿釉琉璃瓦 。铜官窑户多利用废管、缸等 , 堆砌杂屋、厨房、厕所和围坳 。而丁字湾及其附近民居多用麻石制作门框、廊柱、桌、凳 , 用石块砌墙脚 。
农村民居中不乏简陋的茅草屋 , 在旧时乡村、山区随处可见 。最简易的茅屋仅仅以几根木料交叉搭成上尖下宽形如A字的木架 , 再以茅草覆盖便成 , 结构简单 , 矮小低窄 , 只有一张门供进出 , 其余皆封闭 , 没有窗户 , 光线阴暗 。形制较大者 , 以杉木做屋架 , 以土砖、石块或竹篾编织糊泥为墙 , 茅草为顶 , 中间架木梁、木板为楼 , 架简易楼梯上下 , 厕所及猪圈羊栏另建于屋边 , 也有在茅屋内另头设置的 。比茅草屋较好的是用杉树皮盖顶的农舍 , 旧时在各地的乡村、山区较为常见 。杉树皮宽而长、薄而轻 , 质地坚忍 , 耐腐蚀力强 , 用来盖屋顶 , 远比茅屋要强 。过去山区、乡村较为贫穷 , 无钱买瓦甚至无瓦可买 , 便用杉树皮盖屋顶 , 上下两层 , 用竹片夹住 , 雨雪不易透入 , 经久不腐 。
村中的房屋不像平原地区需要通过围墙来形成边界 。“三间四耳”的开放性造型体现了长沙县人博大的胸怀 。“三间四耳”最明显的便是中轴对称 , 蕴含着很强的人文精神 。这种造型就像张臂向外的人形 。主房就是正身 , 两耳就是两臂 , 拥围着一个自己的天地就是天井 。正面三间房子横向排列 , 中间一间为堂 , 左右两间为室 。“登堂入室”不但说明了堂要“登”的观念 , 而且说明了私密的层级 。进入正堂 , 返身落座 , 立刻就掌握家宅全部的空间 , 毫无神秘与隐藏之处 。堂屋的北墙下一般会摆设一张案桌 , 有的人家在上面供祖宗牌位 , 如今的大多数人家则摆放了电视机和待客的茶杯、暖水瓶等 。桌子前放着沙发和茶几 , 构成了可供外人活动的公共区域 。正堂旁边两间房的门开在堂屋内 , 一般作为卧室 , 长辈住在东侧、晚辈住西侧 。两边的四间耳房则相对开门 , 分作厨房、牲口圈、储物间等别用 。这种房屋结构农民称作“四脚落地” , 表明是平实安稳的建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