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健康广播稿100字 校园心理健康广播稿200字( 二 )


“作为一名重症科医生,我们没法躲避,必须面对 。”蒋思懿说 。
护士李建顺1月26日就来到了武汉,至今已奋战了近一个月,他是河南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阵地是武汉第四医院隔离病房 。李建顺说:“我们穿上白衣和时间赛跑,跟死神抢人,每个人都要坚强 。”
为了便于在工作中相认,也为了鼓舞士气、缓解病人的紧张感,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前,李建顺和同事们都会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外加一句温暖的话:“武汉加油”“别怕”……“还有人把热干面、辣鸭脖写上”,李建顺说,“让患者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
“隔离病房里,有太多温暖的时刻 。”李建顺说,有一对老年夫妻,住在不同病房,互相很关心,又不方便,他就做起了传话的“通信兵” 。当然也有不少话是他自己的,每次经过他们的病床,李建顺总会停下多叮嘱一句:“22床的奶奶让我告诉你,睡觉要盖好被子”“奶奶,爷爷让我告诉你,他很听话,你放心吧”……
李建顺就这样见证了一份朴素真挚的爱情,“我一下子更真切地感觉到,这座城,值得我们好好去守护 。”李建顺说 。
“30岁的我还是单身,但我理解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在最艰难的时刻,依旧能惦念着对方,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李建顺说,“越是艰难,越要坚强,因为我们都是内心有温度的人,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 。”
他们用贴心的志愿服务温暖这座城市——
“人人都奉献,一定能过关!”
本报记者 李龙伊
2月8日,数千万网友“云监工”的雷神山医院正式启用 。在这场与病魔的生死竞速中,建设者们日夜在工地拼搏,创造了从开工到投入使用只用了10余天的“中国速度” 。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00后志愿者卢青云,就是建设队伍中的一员 。这个寒假,卢青云没回家,在一家建筑公司实习 。疫情发生后,公司选派员工援建雷神山医院,卢青云主动报名 。“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该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 。”卢青云说 。
施工现场,卢青云总是冲在前头,脏活、累活抢着做 。工友们对这个大学生评价颇高:“吃饭他都不离开工地,就在自己岗位上捧着盒饭吃 。有时累极了,就地坐下歇会,地上脏也不在意 。”
高强度的施工节奏让工地上所有建设者都绷紧神经 。刚参与建设雷神山医院第一天,由于任务量大、工期紧张,他们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第二天中午,连续30多小时都没有休息 。
工地条件异常艰苦,可卢青云说,“工地上有近万人在工作,没有人放弃,我这么年轻,吃点苦算什么?”
和工友们一样,卢青云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 。很多同学问他,疫情期间怎么走那么多路 。卢青云骄傲地告诉他们:“我在雷神山医院工地当志愿者,搬运东西,步数少不了!”
从1月28日到2月9日,卢青云坚持了13天,亲眼见证了医院拔地而起 。“看着雷神山医院从无到有,感觉就像自己种了一棵树,看着它从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那种成就感,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卢青云说 。
疫情下的武汉,许许多多年轻的志愿者们用贴心暖心的服务,为这个冬天增添了许多温暖 。
中部战区总医院里,活跃着一支200余人的志愿保障突击队,志愿者大部分是一线医护人员,其中一名志愿者身着便装,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
她叫王婉格,武汉人,今年19岁,是云南大学大一学生 。王婉格的妈妈是一线医护人员,因为人手紧张,她工作之余还加入了医院的志愿保障突击队 。
“我已经长大了,要陪你一起战斗 。作为武汉人,我也要为武汉做点贡献 。”王婉格跟妈妈商量后,也加入了志愿保障突击队,成了一名物资协调联络员 。从此,每天早上7点多来医院,有时晚上8点才能回家 。午休时和妈妈的短暂相聚,便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