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软件制作科普视频 怎样制作科普视频( 二 )


学习无论是花钱还是不花钱的,都要经历一个劳其心智的艰难过程,否则就只能带来一种错觉——眼睛:我会了,大脑:不,你不会 。
上学的时候尚有课后作业检验学习成果,看视频时却是没有课后作业的,许多人哪怕是看完一个制作精良的科普视频,最后也并不会去思考当中提到的某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相对的,看文章调动大脑思考的频率更高 。视频本身是一种将思维降维的媒介,将一些艰深晦涩的东西拆解,在拆解过程中势必就要舍弃很多东西,才能达到科普的目的 。
视频的优越性在于通俗易懂,可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构建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事,如果觉得看几个视频就能掌握什么知识,实在是一种很大的错觉 。
当然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视频学习的作用,前提是你真的会将一个干货视频反复刷,重复才是学习的利器 。仅仅就分辨什么是干货这件事,已经干倒了一大片 。

用什么软件制作科普视频 怎样制作科普视频

文章插图
多数知识类视频,或许根本算不上知识,只能算内容 。有知识含量的视频不见得制作得很好,反之一样,制作精良的视频内容,不见得包含了很多知识 。
在一个追求点击量的平台,不费一番功夫,根本挖不到几个干货满满的视频,算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用户快乐,而学习是不快乐的(这种快乐只有少部分能体会) 。
举个简单的例子,B站上罗翔老师,非常勤快地给大家科普刑法知识,但是大家记忆最深的却是张三的鬼畜 。是大家真的这么爱法律知识吗?非也,只是某个笑点刚好与法律有关 。
看过罗翔老师视频的人很多很多,真的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的人却没几个,能分辨什么叫未遂和既遂已算及格 。
8月13日,罗翔更新了一条时长9:32s的视频,详细阐述了废除死刑的思潮以及自己为何后来反对废除死刑 。
该视频播放量超300万,证明感兴趣的人很多,可是你若问一个视频里最基本的问题如“废除死刑的思潮起源于xxx的哪本书?”,应该没几个人能答上来 。
随着时间的推移,答不上的人会越来越多 。遗忘曲线从来不会因为换了学习形式而得到改变或升级 。
言归正传,本题答案是: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 。
有干货的视频尚且如此,滥竽充数的视频自不必多言 。
二、创作者说:大家授人以渔的自信从何而来?“以我为准 。”
这句极具自信的台词忘了是从哪位高人up主口中开始流传,一种略带自负的腔调开始蔓延在很多知识科普视频中,尤以财经类为甚 。
这些人不乏相关从业人士,但究竟什么出身,从业经验如何却没有人知道,藏在画面背后的声音,一度好似网线另一头的键盘侠,轻易就能带动你的情绪 。
一部分内容创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一些显而易见,百度就能知道的常识重铸,转变成看起来十分高端的东西 。可以肯定的是,多数视频所讲述的内容(文案),我们只要用点心,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答 。
只是:百度那么麻烦,人家才不百度呢 。
进学校当老师尚需教师资格证,上网传播知识却什么门槛都没有 。
目前大部分内容平台对财经及医疗类内容都设定了相应的审核机制和门槛,这是一个好的转变,但更多的知识科普内容还停留在野蛮生长的阶段 。
细观抖音、B站或其他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会发现它的推荐机制更倾向于鼓励大家博眼球而非创作 。所以每到时事热点当头,投稿量就会暴增,时事热点如果还附带娱乐新闻背景,创作者和观者的热情便到达了顶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