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都茵曼裂帛谁将成为淘品牌第一股( 二 )


创业板、新三板两条跑道,上市仅“一步之遥”
小编根据韩都、茵曼、裂帛三家公司的招股书进行了整理分析 。他们均根据用户年龄、风格喜好的差异,在一棵大树下经营多个服饰品牌,对应由控股子公司来负责相关环节(设计、采购、仓配等) 。
三甲公司的子公司与子品牌数
截止2015年12月31日,韩都有6家子公司、14个品牌,茵曼有16家子公司、14个品牌,裂帛则有15家子公司、8个在营品牌 。
为何会出现子公司明显比子品牌多?小编发现,出现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三家公司为筹备上市,进行了股权结构改造,员工持股部分转为设立全资子公司代持 。
小编又根据发行人股权结构的属性进行了分类整理:
韩都
管理层:持股51.17%,五位高管一致行动:赵迎光18.15%;张虹霞10.74%;刘军光10.74%;杜廷国6.6%;吴振涛4.94% 。
战略投资者:暂未引入战略投资者 。
机构投资者:持股31.04%,Jolly View11.06%;Big Profit7.79%;景林九盛8.09%;景林景麒4.1% 。
其他:四家员工持股平台5.04%:韩酷投资、都腾投资、衣迅投资、 舍谷投资各1.26% 。明星李冰冰、黄晓明各0.54%,任振泉0.4%;
茵曼
家族:持股34.79%,方建华、单钰芳夫妇 。
管理层:持股13.39%,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 。
战略投资者:持股25.2%,搜于特,服饰上市公司 。
机构投资者:持股26.62%,其中员工持股通过“珠海汇承”间接持股9.17%;其余由三家机构分别持有 。
裂帛
家族:持股55.84%,大汤、小汤夫妇四人,分别持股13.96% 。
管理层:持股21.63%,员工持股平台:天津心物裂帛9.61%;天津心物所在7.13%;天津天使之城4.89% 。
战略投资者:暂未引进战略投资者 。
机构投资者:持股22.52%,经纬13.51%;红杉9.01% 。
可见,韩都股东分散,裂帛与茵曼还保持着明显的家族企业色彩,不过这一现象并不特殊,拿森马来说,其创始人邱光和及其家族还持有公司31.61%以上的股份 。
事实上,韩都曾谋求海外上市,并于2011年2月设立境外(开曼群岛)上市主体——Handu Esell,或许韩都创始人赵迎光看到近几年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热潮,韩都在2013年12月开始终止VIE协议,并通过三次股权变动,回购部分股权,最终于2016年3月完成股改,并在两个月后,向证监会递交新三板上市申请书 。
三甲公司的营业总额及利润率
茵曼与裂帛则选择了深证创业板上市,选择上市的赛道不同,韩都招股书只披露了近两年(2014、2015年)的财务数据,不过报告中提到其2013年也是亏损的,只在2015实现约3300万的盈利,并未达到创业板“两年连续盈利”的上市门槛要求,不过韩都未来转板的可能性很大 。
2013—2015年,茵曼年营收分别为5.9亿、9.49亿、11.41亿,对应净利润约3400万、3900万、1200万 。
2013—2015年,裂帛年营收分别为6.88亿、5.79亿、5.46亿,对应净利润约7000万、-400万、3100万 。
值得注意是,裂帛近三年来营收规模及净利润都急速下滑,甚至在2014年出现了亏损,其主要原因是营收下滑而管理费用剧增,产生了非经常性损益(2014年,裂帛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当年产生股份支付费用2976.46 万元,而2013年无股份支付费用) 。
“第一股”走江湖的功底如何?
服饰类目的毛利要比标品中的3C家电更为可观,前者行业平均毛利水平能在50%左右 。小编选取了另外三家传统服饰上市公司,森马、美邦、歌力思进行比较:
国内服饰上市代表公司毛利情况
近三年,裂帛毛利率从57.13%到50.26%有明显下滑,但它却是三家淘品牌服饰公司中最高的;其次为茵曼,毛利率从47.18%到45.62%略有下降;毛利率最低的韩都,则从2014年的34.84%增长到2015年的39.42%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