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ě Huā
别名葛条花(《中药志》) 。
出处《别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花 。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掉梗叶,晒干 。
原形态形态详"葛根"条 。
生境分部主产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
性状干燥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长5~15毫米,宽2~6毫米,厚2~3毫米 。萼片灰绿色,基部连合,先端5齿裂,裂片披针形,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被黄白色毛茸 。基部有两片披针钻形的小苞片 。花瓣5片等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蓝紫色,外部颜色较浅,呈淡蓝紫色或淡棕色 。雄蕊10枚,其中9枚连合,雌蕊细长,微弯曲,外面被毛 。气微弱,味淡 。以朵大、淡紫色、未开放者为佳 。
炮制拣去柄及杂质,筛去土 。
性味甘,凉 。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平微苦 。"
②《纲目》:"甘,平,无毒 。"
③《医林纂要》:"甘,寒 。"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
功能主治解酒醒脾 。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 。
①《别录》:"消酒 。"
②《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 。"
③《纲目》:"治肠风下血 。"
④《医林纂要》:"清肺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
复方①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莲花青皮(去穰)三分,木香五分,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白茯苓各一钱五分,神曲(炒黄)、泽泻、干生姜、白术各二钱,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五钱 。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脾胃论》葛花解酲汤)
②治饮酒积热,毒伤脾胃,呕血吐血,发热烦渴,小便赤少:葛花一两,黄连一钱,滑石一两(水飞),粉草五钱 。为细末,水合为丸,每服一钱,滚水下 。(《滇南本草》葛花清热丸)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酲汤用之,必兼人参 。但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
摘录《中药大辞典》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葛花又叫什么】

文章插图
- 宏基4741G
- 米兰为什么有的香有的不香
- dha什么时间吃效果最佳时间
- 黑枸杞泡水后什么颜色 真假
- 可乐加洗洁精有什么用
- 沉香如屑为什么将应渊改男一
- 吃西瓜为什么会涨肚子
- 吃西瓜为什么会小便多
- 离婚起诉书需要具备的内容有什么
- 苍蝇为什么会搓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