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为什么那么火热 央视揭农村电商现状


【农村电商为什么那么火热 央视揭农村电商现状】央视《焦点访谈》对农村电商进行连续三天的报导 , 对农村电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定梳理 , 在三期节目中揭露农村电商的以下几个问题:1.现有电商平台的农村电商渠道主要将农村视为倾销渠道 , 农产品上行工作效果一般;2.现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程未能标准化 , 在产能以及质量方面线上销售短板较为明显 , 如节目中报导的廖奶奶的咸鸭蛋产能远跟不上电商的发展;3.政府在农产品上行中的角色定位 。
也即 , 农产品上行是个系统化工程 , 需要卖家、平台、政府以及农村村民多方面的配合 , 缺一不可 。

农村电商为什么那么火热 央视揭农村电商现状

文章插图
其实 , 《焦点访谈》所揭示的问题是农村电商行业再也明显不过的问题 , 但时至今日 , 为何未能有好的解决方案呢?
农产品上行不给力是电商平台之责吗?
在第一期节目中 , 采访人员走访了部分电商平台的农村服务站 , 如阿里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在节目中有较大露出 , 目前以村淘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服务站仍然以代购为主要业务 , 农产品上行的比例不高 。
在节目中 , 采访人员还披露另外个事实:店家要在淘宝开店要面临全国同类店主的竞争 , 若要获得优质流量就必须要向平台购买流量 。言外之意 , 由于电商平台的高昂的流量成本 , 抬高了电商的准入门槛 , 稀释了村民们的电商从业动力 。
果然如此吗?
其实在节目中 , 采访人员们忽略了另外个事实 , 即流量分销作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是无可厚非的 , 而又由于我国地大物博 , 农产品种植加工重复性较为明显 , 换言之 , 新疆的哈密瓜可能正在山东某大棚里培育种植 。因此 , 农户所认为的当地特产在淘宝上早已遍地开花 , 特产不特成为淘宝时代零售业的主要问题 。
以往 , 平台对同品类商铺的流量分发基于:1.广告 , 即直通车、钻展活动为代表的流量广告;2.自然搜索排名 , 基于成交量、好评率、收藏量等数据综合排名 , 此前店家可通过刷单等手段获得靠前的综合排名 , 但随着平台治理加强 , 排序的规则进行多次调整 , 如今搜索的排名要客观许多 。如今在内容电商的驱动下 , 又增加新的流量分配模式 , 以微淘为主要入口的粉丝沉淀平台 , 此外亦有购买清单、淘宝头条等产品 , 希望以内容为突破口 , 打破流量过分集中在能开得起直通车的寡头化企业手中 。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流量的购买成本居高不下 , 也确实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电商的准入门槛 , 但随着新的流量分配模式的兴起 , 对部分从业者却是一件好事 。
而由于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电商的培育阶段 , 其理念和操作基本停留在流量购买时期 , 很容易在观念上造成农村电商上行难的印象 。
铁哥仍然要强调 , 此并为未电商平台开脱责任 , 铁哥也认为电商平台需要有效的鼓励措施来刺激农产品的上行 , 但事实上 , 这又并非电商平台一家之事 。
农村商业环境成品控关键
在第二期节目中 , 高价收购无硫磺黄花菜的淘宝卖家对乡村的诚信大失所望:虽然以31元一斤的高价成本收购无硫磺黄花菜 , 但农户为卖相好看获得高收入仍然有用硫磺熏的现象 , 最后只能在仓库中进行销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