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隶属于安徽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介于北纬30°45′—31°09′、东经117°35′—118°09′之间,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 。[1]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 。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 。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 。
2017年,铜陵市下辖3区1县,户籍总人口171.1万人 。实现生产总值(GDP)1163.9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3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4.2:63.0:32.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72539元 。[2]
铜陵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 。[3]
2018年11月,铜陵入选“2018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第89名 。
地名由来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由顺安移于古铜官镇,即今铜陵县治所在地城关镇 。至此,历史上“铜陵”地名第一次出现 。“铜陵”二字的来历,未见有正式文字记载,其说法有三种:一是“产铜之山陵”说,因此地产铜,又是丘陵地区,故名;二是“产铜原属南陵”说,故取名“铜陵”;三是“铜地原属‘陵阳\'说”,铜陵地区汉时归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取“陵阳”之陵,合为“铜陵” 。[7]

文章插图
中国·铜陵
建置沿革
夏商时期,铜陵地区属扬州 。
周朝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 。
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鄣郡 。
西汉时期,鄣郡改为丹阳郡 。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 。

文章插图
国际铜雕艺术园
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 。
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 。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
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 。
梁、陈时期,属南陵郡 。
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 。
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 。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 。
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 。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昇州 。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铜陵县城关镇),当时称江浒 。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江南道(路),后改属江东路池州 。
元朝,铜陵县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 。

文章插图
铜文化广场
明朝,铜陵县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 。
清初,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
- 松柏木命人手上有夫子眼运势如何
- 豆浆渣子有营养吗
- 鸡蛋羹蒸了10分钟还是稀的
- 耳蜗和助听器有什么区别
- 凉面热量
- 花螺哪些部位不能吃
- 孜然粉吃多了对人体有害吗
- 粗粮有哪些
- 抖加是怎么收费的?投放技巧有哪些?
- 抖加代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