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斩龙沟风水传说故事




连云港斩龙沟风水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柳树镇陈家沟陈家坟
作者简介: 戴宏胤,满族,1948年生 。字子鸣,笔名丽水缘,号疯嚎 。从事教育,现任兰州市满族联谊会永登分会会长 。致力于地方史、《穆天子传》《山海经》、三星堆、中国史前史研究 。
【连云港斩龙沟风水传说故事】著名书法家温万寿嵌名诗:“戴月披星寻古迹,宏才远志著史籍 。胤嗣有幸享成果,不忘当年戴老师 。为宏胤仁兄作嵌名诗一首 。丙申之春,通川并书 。”
前 言
这是发生在甘肃大地的一段真实历史 。民间广泛流传着“南方人”、“刘伯温”西北斩龙脉的故事 。永登、天祝、古浪县流传“景大人”斩龙脉的故事,通常称景大人赶龙、景大人撵龙、景大人斩龙、景大人灸龙 。许多人只把它当做神话传说来看,是否真有其事,谁也无法断定 。那么,西北到底斩没斩过龙脉?是谁斩龙脉?何年斩龙脉?怎样斩龙脉?为此,笔者历经五年,对分布在全县及天祝县东部地区进行了大量走访考察 。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洪武末年、建文朝,明朝廷为了巩固朱氏王朝,在西北展开了大规模斩龙脉活动,由此留下了大量遗迹和美妙动听的神话传说 。
《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一文记载:“洪武五年(1372),庄浪县改为庄浪卫(今永登),设斩龙营,下辖左、右、前、后、中五所(设斩龙营应该是在洪武末年,笔者) 。”永登县明朝和清初称庄浪卫,包括今永登、天祝、古浪、红古、永泰等地 。庄浪地处祁连山最东端,其山形地貌既有祁连山的威武雄浑,又有黄土高原的博大圆润 。在冰山滋润下,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雪山、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沙漠相映成趣 。庄浪河流域多属丹霞地貌,深红色砂岩色彩浓郁,惊艳奇绝,似篝火燃起一片片火海,象画卷展出一幅幅斑斓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这片土地造就了无数神奇景观,不仅有清代平番八景:即庄浪秋水、红市花灯、晴川幻境、浩门雪浪、石屏叠翠、马牙雪山、乌岭参天、松山孽牧,更有近代“人造天河”——引大入秦工程 。
明初,由365名南方髙公法师和3000庄浪卫兵组成的赶龙大军,仔细堪舆庄浪卫山川沟壑,对认为凡能出帝王将相的风水宝地、特殊山形、泉眼水池,采取赶(又叫“撵”)、斩(挖壕沟)、灸(筑墩)、压(磊峨岜爷)、捆(修庙宇、建城堡)、堵(筑土墙)等手段,斩龙断脉,以保朱明社稷千秋万代 。
中华龙


连云港斩龙沟风水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青羊水斩龙沟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 。龙是华夏先民遗传的图腾标志,被视为象征战胜自然力的强大而神圣的力量 。它能载神人乘云上天,也能帮助人们造福 。中国最早的文字学书《说文》就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分而谮渊”的描述 。在龙的分类上,《广雅》中这样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由此可见,中国神话中的龙,并非古生物学中的爬行动物,而是一种幻想中神异变化的动物 。
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 。其形成起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的发展,到秦汉时基本成形 。它是脱离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成为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特殊动物 。到唐代,龙成了天子的专利,龙纹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成为皇权的象征 。
皇帝都把龙作为象征自己的标志和化身,自命为“真龙天子” 。以“君权神授”通领权力为象征,以龙行天下为号召,来统治整个国家 。因此,在中国,凡是后世英雄出现,尤其是帝王将相,他们所居住之地和阴宅,便披上了极其神秘的龙脉文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