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风水留题地全册 岑溪名人故居风水如何


太平天国文物遗址

太平天国革命在永安州封王建制,粉碎了清军的一次次围剿,使永安州成为驰名中外的 太平天国革命圣地之一,留下了文物1500余件,遗址26处及碑刻一批 。1984年建立了太平天 国革命文物陈列馆 。
(一) 文物
猪仔炮 太平军在永安期间(1851年~1852年) 铸造 。虽出土地点不同,但结构完全一 样 。炮身长122厘米,口径6.8厘米,身后直径18.5厘米,炮身长65厘米,为当年太平军使用 的主要武器之一 。
盾牌 又名藤碟, 圆拱形,直径110厘米,厚2厘米,内有木柄把手,全用白藤编织而 成,坚固而富弹性,可以防刀砍、矛枪刺戳,为步兵使用的防御武器 。
钩镰枪、钩刀、铁叉 出土于东、西炮台、龙眼塘太平军营盘 。钩镰长67.8厘米,枪 头为一把尖刀,接杆部口径3.8厘米,钩刀长8.3厘米 。钩镰枪全长80.4厘米,枪头是棱形尖 锥, 接杆口径4厘米,刀长11.3厘米 。双齿铁叉结构,别具一格,铁叉尖部已锈断,现存一 段长32厘米, 接杆部口径3.8厘米,两齿各有对称倒钩一个,与主杆两齿相背向,战时刺、 扭、拉并举,威力不亚于钩镰 。
地雷 直径11.5厘米, 口深7厘米,口宽4.5厘米,空心处有交叉铁枝镶嵌于弹壁 。战 时将硝药碎铁充于弹内,插入引线,药发弹开,碎铁横飞,杀伤力大 。当年清军将领乌兰泰 给赛尚阿的奏报称“暗穿地道, 伏设地雷” 。太平军撤出永安州第2天,清军入城时便受到 太平军埋下的地雷轰击 。
弹丸 出土于当年太平军营地中营岭、 西浮岭、古苏冲等处 。直径4至7厘米,重3两 至1市斤 。最大一个直径9.5厘米,重4公斤,为太平军战利品 。
竹篙枪 用坚竹制成,长8尺至1丈8尺不等,枪头呈棱形或锥形,接杆部口径4厘米, 枪身长30至50厘米,枪头状如箭簇,具有穿刺作用 。出土于旧县当年太平军望楼遗址 。
旗顶 当年参加太平军任旗手的壬山村甘茂春遗物 。他曾随太平军打到南京,后随石 达开回师广西转战永安而留于家中 。
指挥刀、 手刀 水窦中营岭太平军圣库遗址出土 。指挥刀长66.7厘米,刀面宽3.3厘 米,上刻“左刀三十年”字样 。为大平军撤离永安时留于中营岭圣库遗物 。
火索炮 团冠岭西炮台出土 。现存炮前段长36.7厘米,后段长38.2厘米,口径3厘米, 这一完整火索炮为太平军北上突围经三妹瑶村时赠给瑶胞而保存下来的,为太平军永安突围 时主要武器 。
祭器 永安州署西面关帝庙前眢井土坑出土 。有烛台、灯盏、香炉、偶像残片等 。
头颅骨 眢井土坑出土 。头颅骨上有明显的枪戳和刀砍痕迹 。据有关文献记载,眢井为 当年太平军攻克永安州后处决州官吴江及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之处 。
清官佩饰 有翡翠、 玉石等,出土于眢井,其中三颗圆形佩饰直径1.5厘米,两颗茄子 形玉坠长2厘米,均透明,有光泽 。另有三颗佩饰出土于平冲战场,据考证,为清总兵佩饰 。
抬枪 1975年3月在壬山村征集 。枪长244.5厘米,枪管长199厘米,口径3厘米,保存 完好 。
火药短枪 为蒙山镇文平村民于1944年在瞭望岭上开荒所出土,1974年由文管所征集 。枪长32厘米,口径2厘米,木制枪柄,外包薄铁 。为当年太平军据守阵地使用的武器 。
铁锁链 1974年清理眢井土坑时出土 。锁链已严重锈蚀 。
(二)遗址
永安州城 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城墙周围248丈5尺,城高1丈6尺,城墙厚6尺, 城墙基部砌石,墙体外包火砖 。设四门,东门名宣化门,南门名永定门,西门名镇远门,北 门名天一门 。但天一门建成不久即封闭,据说因“风水不宜”所致 。全城设雉堞449个,无 子城,女墙无壕水,城内横引一渠由东门南侧流贯西门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知州张辅 世重拆复建 。后屡经战事及历年拆损,现仅存西段城墙一段 。清咸丰元年(1851年9月25日), 太平军用声东击西战术一举攻克该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