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朝山形状 风水中三山是什么意思


“一池三山”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园林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皇家及部分私人园林中 。在现代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它的身影 。这样的园林模式为何会受到古人的青睐?“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顾名思义,“一池三山”由“一池”与“三山”组成 。“一池”为太液池,它本质就是一个人工湖,但因池中有三座仙山而著称 。白居易曾在《长恨歌》当中写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此句也是借太液芙蓉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由此可见,太液池在古人心中是何地位 。而“三山”指的则是神话故事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之 。

风水中的朝山形状 风水中三山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一池三山
一、“一池三山”中蕴含的道家文化
了解了什么是“一池三山”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了极大的神话色彩,这便与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密不可分了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儒教、佛教并称三教,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其文化核心便是“道” 。老子曾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说的就是由道而生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仙山为三的数量便由此得来 。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衣钵,崇尚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认为自然之美源自本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庄子的思想中,大自然的美在于它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却在无形间创造了一切,所以“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不仅仅是模仿大自然之美,更多的是其蕴含其中的自然韵味 。道家还崇尚神仙思想,就像古代的君王向往长生不老、王朝永在一样,“一池三山”中寄予了古代君王这一愿望 。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感与神仙思想的融合反映到园林景观上,便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仙境的“一池三山”了 。


风水中的朝山形状 风水中三山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二、神话造景中的理想景观模式
如道教一般,神话、宗教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而宗教说到底就是统治阶级对人们的思想统治,也是人类亘古的文化传承 。我们常会提及中国风水的重要性,那么在一个刚刚创立的宗教面前,它首要改变的不是普通人民,而是它所处的环境——如何创造出最适合自己长久发展的环境是重中之重 。古人通过辨析、利用环境,最终创造出其满意的栖息地模式,即形成理想景观模式 。而神话宗教与理想景观模式相融合,便产生了人类认知当中的“仙境”、“圣地”等,进而形成了整体的造景系统 。
古代社会中便已存在多民族,各民族的神话造景中的理想景观模式当然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仙山模式”、“城堡模式”、“乐园模式” 。
风水中的朝山形状 风水中三山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一池三山的神话布景
“仙山模式”便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理想景观模式 。而其两大源头——昆仑与蓬莱便是当时人们的理想所在 。以昆仑山和蓬莱三山为名 。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当中(例如:花果山等)的仙山都属于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着重体现的是山的隐秘与峻岭 。而我们今天所提到的“一池三山”景观模式正是仙山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城堡模式”源自于古希腊传统神话 。奥林匹斯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就居住在峰顶,而其它诸神也居住在各个山峰之巅,因此,“城堡模式”更倾向于强调空间上的制高点,意为占据了主要的巅峰 。“乐园模式”则源自于西方神话 。基督教中的“伊甸园”就反映了西方神话中人们对于理想景观模式的向往 。“河水滋润,四条河流环绕……有上好的金子、珍珠、红玛瑙……”就是对伊甸园的描写 。而伊斯兰教中的“天园”也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对理想景观模式的构想 。可见,乐园模式更强调的是园中的布局,其侧重点是人类居住的舒适程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