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问,我们应饬力捍卫的,可以是有形的学科建制,更应是无形的人文精神;面向学生,我们应该传授的,可以是what,更应是how,应传递的,可以是有疆界的“知”,更应是无边界的“识” 。就连宣称早早脱离苦海,放弃了文学、哲学研究和评论的柄谷行人也承认,“只要是写出来的文本,那么文学批评可以处理一切对象 。如果是经济学、历史学之类,在专业之外则无用武之地,但文学批评则能做到” 。(柄谷行人:『柄谷行人講演集成(1995年―2015年)』、東京:筑摩書房、2017年2月、第262页 。)人文精神固然可以藉由人文学科得以赓续,而当下境遇惨淡;但更可灵魂出窍、破茧成蝶从而无往不至 。就文学而言,伤感回望文学的黄金时代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个人选择,但似乎还有一种更为可贵的达观态度,这让我想到了黄苗子的遗嘱:
关于骨灰的处理问题,曾经和朋友讨论过,有人主张约请几位亲友,由一位长者主持,肃立在抽水马桶旁边,默哀毕,就把骨灰倒进马桶,长者扳动水箱把手,礼毕而散 。有人主张和在面粉里包饺子,约亲友共同进餐,餐毕才宣布饺子里有我的骨灰,饱餐之后“你当中有我,我当中有你” 。……后者好是好,但世俗人会觉得恶心,怕有人吃完要吐 。为此,我吩咐我的儿子,把我的小瓶子骨灰送到我插队的农村,拌到猪食里喂猪,猪吃壮了喂人,往复循环,使它仍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贡献 。
或许,放下架子、面子,不惮成为“二刀流”中的短刀,抛除升降荣辱之心,一定程度上超越价值观念和现实利益、近期目标与远期愿景间无休止的拉扯,在“你当中有我,我当中有你”的互渗中进入新的循环,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神秀)走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慧能)未尝不是一个更为光明的方向 。
撰文/王升远
编辑/朱天元、罗东
校对/贾宁
想看更多好看的小说,请来28读书网,让你从此告别书荒!
- 四川著名的川菜厨师
- 四川一政府部门78万采购月饼 小说
- 1771年是几世纪
- 四川发现一处风水宝地在哪里
- 四川妈妈镇哪个县
- 海底捞是哪里的品牌
- 四川特色乡村
- 四川话常用口语
- 大雪山在哪里
- 亚丁稻城在四川哪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