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控制养殖面积为4-6亩,每亩放养3-5厘米/尾的鳜鱼苗1000-1200尾,23-28℃为鳜鱼最适生长水温,控制好水温后生长速度也会加快 。养殖初期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注水量为池水量的10-20% 。7月中旬至9月每2个星期换水一次,如果透明度小于30厘米,更换池水1/4-1/3 。

文章插图
一、池塘面积
面积以4-6亩为好,不小于1亩,不超过10亩 。如果池塘面积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如果池塘面积过大,饵料鱼相对分散,不利于鳜鱼的摄食 。池塘背风向阳、东西走向、长宽比3:2为好,底质平坦,砂质壤土 。池塘水深1.8-2.5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最好有微流水 。鳜鱼苗种入池前彻底清塘、消毒,设置增氧机 。
二、养殖池饵料鱼生产
鳜鱼放养前15天,将消毒后毒性消失的鱼池每亩放饵料鱼60-80万尾/亩,将池内饵料鱼培育到1.2-2厘米/尾 。
三、鱼苗下池时间
池内饵料鱼培育到1.2-2.0厘米/尾时,刚好为鳜鱼放养后提供充足适口的前期饵料鱼,池塘四周投放适量水花生、水葫芦供鳜鱼栖息 。以后控制饵料鱼体长为鳜鱼体长的1/4-1/3 。
四、鳜鱼放养规格与密度
每亩放养3-5厘米/尾的鳜鱼苗1000-1200尾 。
五、饵料鱼配套生产
鳜鱼主养池内的饵料鱼,在正常情况下可供鳜鱼1个月内的摄食,通过1个月的饲养,鳜鱼体长一般为11-14厘米 。配备的饵料鱼池(3-4倍鳜鱼养殖池)中按照鳜鱼饵料系数1:4-5的要求,利用多塘优势,采取不同密度饲养、分次捕获、逐步拉疏的养殖方法饲养饵料鱼,控制饵料鱼的体长为同期鳜鱼体长的50-60%左右,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时生长,以便鳜鱼摄食 。
六、鳜鱼最适生长水温
鳜鱼生长水温为18-30℃,23-28℃为其最适生长水温,一般水温升高后其摄食量会有所增加,同时生长速度也会加快 。
七、饵料鱼投喂
1、前期及后期间隔7-10天投饵1次,中期(高温阶段7、8、9月)每5-7天投饵1次 。饵料鱼投喂需适量,密度过稀,鳜鱼为追逐饵料鱼会消耗过多的体能,不利生长;密度过密会增加总耗氧量,鳜鱼缺氧浮头,不利鳜鱼的生长 。
2、鳜鱼属于肉食性凶猛鱼类,喜食活饵料,饥饿时自相残食,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 70-80%其他养殖鱼类的鱼苗,所食饵料鱼的规格,只依其口径能吞吃,而不论鱼体的长短 。人工养殖鳜鱼常选择体型细长、鳍条柔软、个体较小的鱼类进行投喂 。成鳜易吞食的最大饵料鱼的长度为本身长度的60%,以 26-36%者适口性较好 。
3、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之比为1:5-10,每次投饵量为鳜鱼总量的8-10% 。饵料鱼投入鳜鱼池后还会生长一段时间,可以适当投喂精料 。
八、水质管理
鳜鱼耐低氧能力较差,喜清新水质,一个加强水质管理 。鳜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去一半,灌进新水后放入鳜鱼苗 。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6-10月份间隔20天亩用25斤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保持池水PH值7-8 。
九、分期注水、换水
【鳜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附换水方法】初期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注水量为池水量的10-20%,7月上、中旬加深池水至1.5米以上,7月中旬至9月每2个星期换水一次,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如果透明度小于30厘米,更换池水1/4-1/3 。
- 罗非鱼的网箱养殖技术,有四个方面
- 大闸蟹优质养殖技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 池塘主养草鱼一年两季高产技术,对水源要求高
- 高温期大闸蟹养殖技术,注意做好防逃、防害和防病等工作
- 螃蟹养殖的五大关键性措施,注意经常加水换水
- 螃蟹养殖池中如何移植水草,及注意事项
- 螃蟹养殖池水草栽植技术,水草的种类有哪些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的生活习性
- 螃蟹常见的养殖方式有哪些,都有什么优点
- 高温季节如何养殖螃蟹,要做到以下四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