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蜜新版 苦蜜的功效



苦蜜新版 苦蜜的功效

文章插图
摇滚歌手讲自己的阅读口味,是不是都带着一股子“狂野”的劲?例如Patii Smith读波拉尼奥,吉姆·莫里森喜欢波德莱尔 。左小诅咒在世人面前属于特立独行,他的阅读品味却颇严谨 。世界名著、卡夫卡、亨利·米勒,蛮有意思 。
记得我读的第一本西方名著是《乱世佳人》,后来还有《巴黎圣母院》还是《红与黑》什么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其中一本 。
我在上海的时候,有一次跟杨波、孙孟晋两个人在街上逛,当时好像是去吃中午饭 。有一个地摊在卖书,都是名著啊,有《傲慢与偏见》、《简·爱》、《罪与罚》、《包法利夫人》、《高老头》,等等,大概有一百本吧,都是这种大部头 。我们几个人就聊,杨波说看过一半以上,孙孟晋说只有一两本没看过,我只看过一两本 。其实我不是不爱看书,我也爱看,爱看小人书,就是一页上面有一张画,只有一小段文字那种 。我们家也不是个读书人的家庭,在县城找名著也很难,但是这种小人书很多 。我现在还是爱看这种配图的,现在那些大书也都有配图的了,让我高兴啊,《老子》、《庄子》、《孙子》什么的也都有图 。我以前的女友喜欢给我买书,结果她发现我不看书,一看书就睡着了 。后来她才知道我不是不看书,是爱看有画的,我买《老子》、《庄子》这些书的时候,她觉得我中计了,但其实我很喜欢看 。
因为这些书写的文字都不长,又是一段一段的 。现代派的文学,我最先看的是卡夫卡 。卡夫卡的书也没有插图,但是我感觉他写得太好了,看下去一点都不累 。卡夫卡对我影响至深,就像我的干爹一样,他不但是我的文学导师,还是我的艺术导师,我觉得我们两个的气质比较相像,起码在开始读他的那段时间,我觉得我们是一样的 。我个人性格是阶段性很强的,十六七岁的时候,很爱说话,就是个小话唠,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又不爱说话了,那时候我刚到上海逛荡 。

苦蜜新版 苦蜜的功效

文章插图
卡夫卡
后来快三十岁的时候,我又能说话了 。卡夫卡是个身体很弱的人,一个办公室的小白领,跟家里的关系也不太好,从前我跟我父亲的关系不能说不好,但是他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我做的事 。我读卡夫卡的时候二十来岁,这个年龄段的人读到点儿什么东西,就爱往上面靠,拿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性格去比,把自己看成弱势群体,学着用作者的眼光去看事情 。我感觉卡夫卡就是一个整天靠着墙边走的人,像一只老鼠,沿着墙根跑来跑去,结果转来转去还是在同一间房子里,他看到的世界跟大部分人是不一样的 。卡夫卡的叙述方式并不算怪,只是表达的思想不容易理解,所以他的作品仍然是很晦涩的 。
他这种晦涩影响了很多人,我的第一张专辑被他害得不轻,很多人都说很晦涩,但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怪,也许我跟读者沟通的方式比较怪,但思想尽量实惠 。卡夫卡也是慢慢被发现的,我觉得我们这一点也比较像,都是苦蜜,开始的时候能听我的音乐的人也是很少的 。
卡夫卡的影响不只是在文学上的,很多的艺术家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有画画的,也有搞行为艺术的,因为他给大家提供了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我台湾的一个行为艺术家朋友,谢德庆,上世纪90 年代在世界上相当有名,他做了几个年度计划作品,都是以一年为一个期限 。其中有一个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生活一年,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不能看书,不能说话 。后来我见到他,问他是不是喜欢卡夫卡的作品,他说喜欢《饥饿艺术家》,里面那个男一号也关在笼子里,本来是三十天不吃不喝,观众看了不相信,以为他偷吃了,他急了,就四十多天没吃饭,最后饿死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