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两口一匹马(打一个字 弹丸之地打一字儿)


李贵平(《华西都市报》主任编辑、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一个弹丸之地,竟同时有秦驿道、水道、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五道”错落呈现 。这张巨大的五线谱上,不同的运输工具、不同的声音震波,联袂上演一道潆洄于高岭大峡间的交通变奏曲 。这,就是“滇川门户”石门关 。
石门关,位于滇北盐津县西南的豆沙关镇,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南边疆的唯一孔道隘口 。这里保留着国内现存最长的秦五尺道遗迹 。有别于秦代通衢车道的五尺道,是2400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东线的山岭主道 。

三人两口一匹马(打一个字 弹丸之地打一字儿)

文章插图
【三人两口一匹马(打一个字 弹丸之地打一字儿)】站在秦五尺道遗迹上看“五道并行” 。图中由左至右分别为大关河水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秦五尺道、水麻高速公路 。
崇山峻岭里的隋唐关隘
石门关地处云贵高原北端的盐津县豆沙关镇,四周山川险阻,处处千仞绝壁、深涧高壑,自古交通不便,即便今天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去那里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
2020年6月底,我带家人自驾去豆沙关镇游玩,从四川乐山市经犍为县进入云南境内,再经水富县、盐津县到达豆沙关镇,竟开了7个多小时 。沿线G85高速公路,在冷水溪、串丝乡一带有20多公里的长下坡,路窄,弯道多,隔几公里就可见路边修有“自救坡道”,这跟我在许多地方看到的高速公路很不一样,甚至让我疑心这根本不是高速路 。很难想象,古人要走这条路从四川进入云南,有多么艰难,甚至得付出多少人的性命 。
豆沙关镇,是古代南丝之路川南、滇北之间的重要驿站,但我对附近“滇川门户”石门关更感兴趣 。眼前,云横雾锁的乌蒙山麓的峡谷里,千仞壁立,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险,一道天堑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这就是石门关 。
伟岸的石门关至今向世人述说“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南丝之路上的历史沧桑——踏过石门关,便挺进了中原 。陈一得1945年主编的《盐津县志》说,古时关门除有人值守外,楼上也驻有重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石门关被称为绝壁险关 。古时,每逢将士出征,家人们便会守候在石门关,翘望着亲人归来 。石门关之巅,屹立着一座巍峨城堡,当地人管它叫关楼 。关楼下面是始建于宋代的观音寺,斗拱建筑 。
三人两口一匹马(打一个字 弹丸之地打一字儿)

文章插图
国内现存最长的秦朝古驿道遗迹
国内现存最长的秦驿道遗迹
石门关下,至今保存着国内现存最长的秦驿道遗迹 。走在上面,被微雨淋过的路面湿滑油亮 。古驿道是用青石条砌筑而成,历经岁月磨蚀,当中有几排长满青苔的凹坑,凹坑里的雨水映着岩边婆娑的树影 。
驿道上,不时可以看到当地文物部门竖立的解说牌,上面资料显示,这里是国内秦五尺道遗址保留最长、最完好、马蹄印最多的地方——长约350米,道宽1.7米,马蹄印243处,有的深达三四寸 。这些年我踏勘过南丝之路许多遗址,很少见过这么长的驿道和原始粗粝的马蹄印 。古道上的每一级石梯,都是斑驳的历史链条 。
这条路是怎么修建的呢?秦国灭蜀之后,李冰任蜀郡太守,受命从成都修一条南下入滇的驿道 。大多中国人只知道他修了个著名的都江堰,却不知道他还以积薪烧岩之古法,在蜀南修筑一条由蜀入滇的通道,后因蜀境岩坚石硬,李冰只修通了成都至宜宾一段,名为“僰道” 。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秦始皇派大将军常頞入蜀,接着修这条未完成的蜀滇大通道 。常頞不但把李冰时代的旧道拓宽为五尺,还将此道北接咸阳,南连蜀滇,绵延两千余里 。于是,人们把李冰、常頞接力修建的这条僰道称为“五尺道”,也叫“秦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