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祠堂大门对联 雁门祖先风水对联图片


【祖宗祠堂大门对联 雁门祖先风水对联图片】
第四讲 楹联常用句式
有人说 , 楹联是“两行诗” 。的确楹联的句子虽不如诗歌那样或五言、或七言整齐划一 , 但和诗句一样要讲究节奏 , 要追求意境 。
所谓节奏 , 本指音乐的高下缓急 。《礼·乐记》说:“乐者 , 心之动也;声者 , 乐之象也;文采节奏 , 声之饰也 。”曹丕把音乐上的节奏借来比喻诗文句子的结构单位 , 他在《典论·论文》中说:“譬诸音乐 , 曲度虽均 , 节奏同检 , 至于引气不齐 , 巧拙有素 , 虽在父兄 , 不能以移子弟 。”汉语中有单音词 , 也有双音词 。人们造句时多以两个音节作为一个节奏单位 , 由双音节同单音节交迭相接 , 组成更大的节奏单位 。一定的节奏就构成一定的诗文的句式 。楹联的句式不如诗歌整齐 , 楹联句式更多地接近于骈文的句式 。现在分别谈一谈各类常用句子的节奏特点 。
一字句
一字句极为少见 。西湖岳王庙秦桧夫妇跪像有无名氏题联云:
唉!仆本丧心 , 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 , 非老贼不到今朝
这是一种用对话形式构成的特殊楹联 , 有点像审判台上的供词 , 开头用一个叹词对一个象声词单独成句 , 构成一种特定的情趣 。这种一字句在谐趣联中偶或用之 。
在楹联句子中 , 有一种形式用得较为普遍 , 这就是词中常用的“一字逗” 。
一字逗或称领字 , 小令词尚用得少 , 到长调慢词则大量出现 。这种特殊的句法本是为了词序的调整或省略的需要而将句中的某个虚词提到句子的开头 , 如:尚岩花娇黄半吐=岩花尚娇黄半吐渺平芜烟阔=平芜渺烟阔
一字逗多是虚词 。常用者如“但”为但有、但见、但觉之意 , “更”为更有之意;“尽”为尽有之意;“甚”是为甚之意;“空”为空余之意;他如“正、又、渐、乍、尚……”可以类推 。有些动词也用为一字逗 , 如张孝祥《六州歌头》“念腰间箭 , 匣中剑 , 空埃蠹 , 竟何成” , 刘克庄《沁园春》“唤厨人斫就 , 东溟鲸脍;圉人呈罢 , 西极龙媒”等等 。常用的动词还有对、望、看、叹、算、料、怅、恨、怕、问等等 ,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版)载之甚详 。
楹联中的一字逗用法与词中相仿 , 词中的一字逗大都用在四字句前 , 楹联中亦复如此 , 兹举数例:
看岳色平分 , 江流环绕
有少陵写句 , 北海题碑
(马续常岳麓山云麓宫联)
看莺莺恋友 , 燕燕呼朋
当个个铃声 , 层层幡影
(无名氏嘉定花神庙联)
更江流如带 , 万脉朝宗
况风急类涛 , 群声应响
(无名氏衡山祝融殿联)
任后来缣素流传 , 不外六书体例
看从此菁华大启 , 振兴两浙人才
(俞樾杭州仓颉庙联)
在短联中一字逗不多用 , 长联中用一字逗几乎成为风尚 。
二字句
二字句在对联中用得也不多 , 有些地方春节之时于门上贴两块菱形红纸 , 每边只书二字 , 有如纸书桃符然 , 但这种现象殊不多见 。旧传的“时古对类”中有二言对例 , 如“太乙、长庚”、“谷雨、花朝”、“枫骨、桂心”、“葵足、藿心”之类 , 但独自成对却很少 。有的人把下列联中的二字断句处算作二字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