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的部首是什么( 二 )


《康熙字典》中关于嗅的第二个例句是——【莊子·逍遙遊】嗅之,則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 。
这段首先有两个错误:一是逍遙遊無此文,是在人閒世 。第二个,醒应该是酲 。
这也就是《康熙字典》常出现的一些小瑕疵,毕竟当时编写这本大字典时间紧任务重 。另外,这种字典只是罗列信息,但是不能主观点评 。
我个人分析,在《庄子》原文里嗅应该是齅,那时候嗅还没造出来,后来嗅出现后,再印刷《庄子》就改为了嗅 。这种猜想的真相大白,只能是在东汉之前古墓里找到竹简的《庄子》,否则就只能一种接近真相的猜测 。
这种课题在过去的文字解读书中很少见到,有时候深感孤独,也觉得任重道远 。


三、xiòng(走臭):走路带风
这个字划归走部首也不错,《说文解字》解读就一个字,行也 。但这个行和别的走字旁的字有何区别?还是在于臭,因此罗列在此 。
首先说读音,《汉语大字典》标注xiòng,读若胸的四声 。这源于下文提到的“香仲切”,但《说文解字》提到臭聲、《廣韻》《集韻》也说音嗅,因此我觉得读xiòng是一个误会,应该是和溴读音相同 。
《说文解字》:行也 。从走臭聲 。
《康熙字典》:【廣韻】【集韻】香仲切,音嗅 。
其次说含义,《说文解字》说行也 。唐朝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还提到叫“低头行” 。在《玉篇》中还提到还可以组一个词:?,疲行貌 。
总结下来:表示行走、低头行走、疲劳行走三种含义 。
如果单从的走加臭来思考,臭表示风较为合理,走加臭就是走路带风的意思,疲劳行走带风可能性小,低头快走带风有可能 。


四、?xiòng(足臭):同义字
?和相同 。
《说文解字》所无 。
《康熙字典》:【字彙】義與近,誤分爲二 。
五、溴xiù:水气
【玉篇】尺又切,音臭 。水氣也 。
溴:水+臭,水气非常妥切,这本来是一个生僻字,但是后来用它来代表一个元素,这个字又成了常用字 。
溴,元素符号Br,一种非金属元素,赤褐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性质很毒,能侵蚀皮肤和黏膜 。可制染料、照相底版、镇静剂等 。
这个也是汉字生命力强大的一个原因,出现新鲜事物,可以给旧字赋予新的含义,而不用新造字 。
六、糗qiǔ:米的热气
《说文解字》:米麥也 。从米臭聲 。
这个字读音很奇特,在古代应该是和嗅同音,不知道何时变为qiǔ 。在一般字典里,只有两个字读音qiǔ,糗和搝 。
糗在古代是常用字:《尚书》、《礼记》、《周礼》、《左传》都有出现——【書·費誓】峙乃糗粮 。【疏】糗,擣熬穀也 。謂熬米麥使熟,又擣之以爲粉 。【禮·內則】糗餌 。【註】擣熬穀以爲糗餌 。【周禮·天官】羞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糗,熬大豆與米也 。【左傳·哀十一年】轅頗出奔鄭,其族轅咺進稻醴、梁糗、腵脯焉 。【註】糗,乾飯 。【釋名】糗,齲也 。飯而磨之使齲碎也 。——《康熙字典》
再解读下造字本义,糗,米加臭,表示加热米时候有热气,后来多表示干粮 。在今天的语境中,粮食比糗糒更为常用 。
糗还表示加热食物时,黏在一起了,做饭出丑了 。这种出丑还延伸到其他事情,糗事就表示所有让人出丑的事情 。在今天这个泛娱乐时代,糗事成了人们日常一笑的需求点,糗事百科可以发展成一个平台 。因此这一个不太常用的字又成了热点 。
七、qiǔ:食物烂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