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汉字 。——人字哥】
【一字一人,字如其人,每个汉字就是一个人,
以刨根问底的精神,探寻每个字的前世今生 。——人字哥】
本文解读和臭相关字, 臭、嗅、?、、溴、糗、、螑、搝、臰 。一共十个字,这些字在我电脑文档中都能显示,但在网页中估计很多字还是不能显示,不能显示的即是生僻字,不能识别也罢 。
一、臭xiù或chòu:气味
上自下犬,很好理解,就是狗鼻子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狗鼻子最灵敏,能够分辨很多气味,就用臭来表示嗅觉或者气味的总称 。
《说文解字》解读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 。这里臭应该是动词,和今天的嗅同义 。所以臭的古代发音也是如嗅 。臭的本意有这么几种,嗅觉、气味的总称(【易·说卦】巽为臭)、好的气味 。
今天臭大部分指不好的气味,但古代的臭,大部分指好的气味,比如《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臭表示兰花的香气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一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里臭也是指香气 。这一句表示——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有冻死的骸骨 。
这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了,是不是到了近代,臭才演变为不好的气味?看《康熙字典》的两个表示恶气的例子,来自《尚书》和《庄子》,说明臭在先秦就同时表示好的气味和坏的气味,具体要看上下文意思 。
《康熙字典》:臭——又惡氣 。與香臭別 。【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 。【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 。【正韻】對香而言,則爲惡氣,海濵逐臭之夫之類是也 。
二、嗅xiù:嗅觉
嗅字《说文解字》没有收录,说明出现在东汉之后 。
从臭和嗅的关系,很容易看出嗅是臭的分化字,他把臭的嗅觉和动词嗅的两个含义接过来承担 。
《康熙字典》解读嗅——【集韻】與齅同,以鼻就臭 。【廣韻】以鼻取氣 。
东汉之后的造字,不如之前严谨,但也尝试解读下造字本义,嗅为口加臭,口代表什么?也可以就是嘴,因为嗅毕竟也要口腔参与 。另外嗅和齅相近,口是不是也可以解读为鼻的代号 。
《康熙字典》接着给了嗅的两个应用,一个是《论语》,一个是《庄子》——【論語】三嗅而作 。【莊子·逍遙遊】嗅之,則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 。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嗅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为什么《说文解字》没有收录?许慎遗漏了?这种可能性很小 。《论语》中的字遗漏可能性很小 。另一种可能是,嗅是后来替换的,《论语》和《庄子》原文不是嗅字 。
现在出版的简体字繁体字版本不用看了,尽可能找找古代的影印版,这个不会有再写的错误 。翻看四库全书影印版《论语》和《庄子》,都是嗅字 。这个影印版晚于《康熙字典》,意义不大,但是宋明的影印版又很难找 。但是《论语》的注释毕竟有很多版本,其中关于“三嗅而作”有这么一种解读: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 。狊(读若局),表示鸟张开两翅 。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 。
《论语》原文是: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 。三嗅而作 。
结合上下文,嗅为狊很准确 。狊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
一、犬视的样子 。(目加犬的本意)二、鸟展双翅 。(狗一瞪眼,鸟就飞起吗?)三、古书上说的一种像猿的动物 。(一种眼睛长的像狗的动物吗?)确实是第二种和雌雉能呼应起来 。但继续发散思维,其实“子路共之 。三嗅而作 。”中嗅也可以是子路的行为 。
- 速食米饭是真的大米吗
- 苏州青和上海青的区别
- 秋葵和丝瓜的区别
- 一盒自热小火锅的热量
- 白茶的种类
- 樟脑球放在卧室里散出的味对人有害吗
- 糖粉和细砂糖的区别
- 钓蟹工具怎么制作
- 钓螃蟹用什么钩
- 剥蟹工具怎么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