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风水 四川隆昌形派风水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8年第2期
纳溪竹海巫氏保留的客家文化
董代富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大旺一带的12万亩竹海,形成于清代,是由客家人巫氏、林氏、王氏、龙氏、钟氏、邹氏六大家族为主所栽,贡献给人类的绿色森林、天然氧吧和旅游胜地 。巫氏是广东家族移民,入川近三百年来客家历史实物、语言、墓葬、耕读、风俗等文化保存完好,具有丰厚历史底蕴 。
巫家民居公布为市级历史建筑
2017年12月14日,泸州市人民政府在《泸州日报》和《川江都市报》上公布了第二批五处历史建筑,属于姓氏民居的有两处,其中一处就是纳溪区白节镇大旺高峰村九社兴隆湾巫家民居 。这对于巫氏是一种崇高荣誉 。
白节镇大旺乡兴隆湾高峰村九社挂《历史建筑》牌的巫家民居全景
巫家民居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有近240年历史,保护完好 。该建筑是巫氏家族入川始祖文景公的孙子怀晋公修建,大院背靠凤凰山,三面是山,院外一水塘,水塘后为条石墙碉楼四合院,正侧面石墙上多个设计精巧的方孔枪眼,枪眼后部有门开合,属战乱年代产物,地主人家有枪支弹药武装保卫自己庄园 。大门横梁上有一对精美木雕狮子,美化与神灵护卫理念,体现巫家带来的广东习俗 。
巫氏除这一处民居外,在白节镇大旺、合江县九支、锁口等地,还有许多民宅,保存完好 。
【荣昌风水 四川隆昌形派风水】大旺巫氏来历
巫氏在四川有300多个支系,是唐代赫赫有名巫罗俊后裔,泸州纳溪区大旺现有8个支系约2万人 。泸州历来是川滇黔渝重要交通枢纽,宋代以来就是西南要会,是明末清初外省移民进入四川的重要集散站 。清康熙、乾隆时期,巫氏族人响应政府号召,多达三百余户从粤东左乐郡长乐县(现五华县)、龙川、兴宁等地出发远迁巴蜀,一批又一批闽粤客家人扶老携幼、千辛万苦、不远千里奔向四川 。1736年入川始祖巫文景,号刚直公,讳文景,处士,他带着妻子黄氏与儿子华昌等入川 。首先经泸县到富顺柑子坳,1737年迁隆昌,然后居泸县天洋坪宝镇山 。清乾隆十五年(1750)入籍合江县西乡尧坝九甲大屋基(又名窎嘴) 。
巫家民居获得泸州市《历史建筑》挂牌
文景公与夫人黄氏有华、自、接、复四子四分支,分家为华昌分新屋嘴(原名骑龙屋基)、自昌大杉湾、接昌撕粟湾、复昌土地坎 。四兄弟分家后开始大量栽竹,发展副业,新建家园,带来广东商业理念、耕读文化 。华昌公发展很好,在他去世前,地租已达3千多石 。
入川始祖文景公就安葬在纳溪区龙滩乡沙坪村陈嘴,黄太君始祖墓在合江五通黄大桥顶子山上 。
文景公的父母是15世祖巫永芳、魏氏与崔氏,他们的户籍地在广东长乐县 。
入蜀始祖文景公之孙巫怀云,清嘉庆五年(1800)撰《巫氏族谱》序曰:永芳之子16世祖文炌、文志仍然住长乐原籍外,其他儿子开始移民入川;文魁于乾隆年间入川,居富顺未立籍;文炳住泸立籍;文恕住富顺未立籍 。巫氏迁蜀50载,有贻谋翤孙20名,之后繁衍,有迁泸属立业者,有徙本邑及贵州、甘肃者,有移纳溪、永宁经商者 。
建国前,大旺乡族长依次是巫氏文景公支派:巫怀荣?巫世智?巫义庭?巫荣生 。解放后族长为巫成之(任50多年)?巫崇礼(两届)?巫百熙(任2届11年)?巫显全(2018年始) 。
族长巫百熙对于传承巫氏家族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百熙1939年7月生于合江天堂村九社,对于巫氏家族入川繁衍各大支系了如指掌 。退休前曾在识字中学、锁口中学任教40年,任校长书记达20年 。退休后有好几所学校想高薪聘他去任教,他都婉言拒绝,他把整理巫氏族谱作为晚年人生夙愿 。他用了10多年时间,赴巫氏祖先曾走过的山西、山东、福建、广东、四川等地,登门拜访和搜集资料,收集的家族资料近300件,参考老族谱,潜心整理修订出15本巫氏族谱,整理出达几百万文字综合族谱十本,赢得家族普遍赞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