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题外话,有意思的是,《四库全书》一编十几年,开编时纪晓岚只是个从四品的“侍读学士”,编纂过程中一路升迁,到编完,已升至当年龚鼎孳的职位:从一品礼部尚书 。
永瑢因有才甚得乾隆宠爱,一度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 。四十六岁时,他被封为质亲王,似乎离承接大统又近一步 。可惜天妒英才,不到一年时间,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死在了乾隆前边,都没能赶上父皇的八旬万寿庆典 。
从这块匾看,康熙十年大规模修缮之后,至少乾隆朝又修过一次,否则永瑢题写不了这匾 。
长安寺的塔
长安寺南北两个跨院里,对称的位置各有一座方形僧塔,砖土结构,外层砖雕,内层夯土 。我进长安寺时,北院塔看上去只是个塔形的土堆了,几乎整个外层的砖失散殆尽 。南院塔保存相对完好,只是塔基破损严重,塔身正中间被人掏了个大窟窿,估计是想掏点宝贝出来,未料想是个实心砖塔,无功而返 。
从两座塔的形状看,当初应是同一制式 。砖塔正面有一横两竖三条汉白玉,上边镌刻着上下联语及横批 。南塔的上下联是:“空华开落归真谛,智果圆成证涅槃”,横批“窣堵遗规” 。“窣堵”为梵文音译,又称“窣堵波”,是古时佛教特有的建筑类型之一,一般是圆形塔状,主要用来供奉佛祖或高僧大德的舍利、法物或经文 。
翻阅了一些资料,得知长安寺北院已毁的那座塔,是为贤首宗第三十一世祖量周观公和尚所建,原来上边也有联语:“现身于恒沙劫中,证果在菩提树下”,横批是“常寂光中” 。该塔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 。原来还有额题:“钦命万寿寺方丈、弥勒院开山、传贤首宗三十一世量周观公和尚之塔” 。量周观公是一代名僧,据说著述颇丰,不过我只查到有《量周语录》传世 。万寿寺就是今天紫竹桥东南侧的那个大院子,是当年的大庙,举世闻名的大钟寺永乐大钟,明代就悬置于万寿寺 。西山一代的寺庙,历代住持有多任都是万寿寺住持兼任的 。
说到这里,不禁要感慨人生说起来真是种种缘分奇巧 。我读高中时特别逆反,一度不想再读书,在万寿寺大院里做了几个月的临时工 。当时万寿寺是巴金倡议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所在地,我在文学馆的图书大库里抄了整整一夏天的目录卡片 。时隔二十多年,我又因为到了长安寺见到这座砖塔,再度与万寿寺相逢 。
南院这座塔,是为贤首宗第三十二世祖惠月承公所建 。修建年代应在嘉庆年间,因为联语之后有题写者署名:“清大学士董诰书于嘉庆十二年” 。
董诰也是清代名臣,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名叫董邦达,在乾隆皇帝年轻时,做过帝师,赐紫禁城骑马 。还是纪晓岚的老师,又是名噪一时的书画大家 。董诰呢,也不含糊,乾隆二十九年(1764)殿试的探花 。后来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职,位极人臣 。嘉庆皇帝即位后不久,他在铲除和珅的行动中立过大功 。董诰死时,嘉庆皇帝亲临祭奠,御制哀诗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之句 。
有意思的是,董诰还是《四库全书》的副总裁 。从永瑢到董诰,长安寺的文化气息挺浓厚,这恐怕也是我一来长安寺即深爱这地方的潜在原因之一 。
长安寺的树
西山八大处在明清时代既是京师著名的风水宝地,也是当时人踏青避暑最爱来的地方 。当时这一代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称 。“十二景”里有一景叫“春山杏林”,即指长安寺一带杏树密布,春回大地时节,粉粉白白的杏花怒放,四野芳香,景观宜人 。
- 做核酸为何10 做核酸为什么10人放一起
- 为何不能在家里 为什么不能在家里放大悲咒
- 沿海开放的14个城市
- 在哪一年雪橇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
- 衡水在哪个省哪个地区
- 为何要对高龄老 为什么要对高龄老人发放补贴
- 京东开放平台宠物健康类目资质标准
- 日本或允许放射性 日本或允许放射性核废物出口
- 日本放射性核污染 日本放射性核污染已经排放了吗
- 第22届冬奥会火种在哪个湖底成功传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